網頁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父親的忠告

一個朋友,孩子長大了,準備要出社會找工作。
他告訴孩子:您的條件很好,學歷、技術都有了,但是礙於現在的大環境,是不是可以找到一個可以發揮的工作很難說。但是,希望您可以記得爸爸告訴您的,培養自己用最低的條件過生活,少欲知足。將來,您才可能得到長遠的快樂。
面對現在的工作環境,很多人都說要培養第二專長。
但是,我想,或許這個父親說的對,更應該培養的是這一念心。

生命的長度與淨度

題目原本是"生命的長度與進度",因為是在跑步機上的燐光一現。後來又感覺或許改作"生命的長度與淨度"較符合末學的人生目標吧!當然,也可以是深度、廣度、程度、風度温度?

跑步機前方的儀表板上,左邊是時間與坡度,右邊是跑步的距離與速度。每天下午,至少去跑個2000公尺放鬆一下,跑步對我而言也算是一種休息吧。習慣上是依機器自訂的行程跑一回;但是,那一天真的有點無力,決定慢慢地走...發現,一樣過了20分鐘,原本應該早跑完2000公尺,但是,這一天只走完一千多。預定的時間已經到了,可是該走完的距離還未達成,該繼續走完,還是stop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時間已經到了,可是目標還未達成,怎麼辦?到時候,就算想繼續都沒機會了。人生就是這般,不管我現在往什麼方向努力,甚或去睡個覺,去看場電影,去喝杯水時間的長河從不曾停歇。

儀表板的左方,生命的長度,滴答滴答,用如此和諧穩定的模式增加著。儀表板右方的距離,是否有相稱地增長?生命的度數是否正隨著歲月俱增;或者只是消逝。

跑步機上面有一個看板,左邊是記錄運動的時間,右邊是跑的距離和速度。跑的時候,不管速度是快還是慢,左邊的時間就是一秒一秒過,不會跑慢,時間就走的慢,跑快,時間就走快。同樣的時間,若想要跑遠一點,當然就得跑快一點。

我們的人生就在一台跑步機上,從我們出生那時起,就開始啟動了。不論我們走的快慢、走去哪兒,時間總是一秒一秒地過去。上班、看電視、逛街、念佛、做義工、甚至休息的時候,時間從不曾停下來過。

0--- 20---40 --- 60 ---70---

這是我們的生命,從0開始,到現在大概有20年、40年、60年、70年…什麼時候會停下來?不知道,可能今天、明天、後天…。現在我們跑到哪兒了?跑到我們想要到的地方了嗎?如果已經到了,現在可以放心慢慢走。如果還沒到,現在要加快速度,這台機器(身體)可不是那麼聽話,隨時都可能停下來的。

沒多久以前,一位朋友去做身體檢查,醫生感覺有一個部份應該作切片,一禮拜以後才來看報告。那個禮拜,他很擔心。他擔心人生的目標還沒完成。問他:怎麼擔心的不是檢查出得了不治之症,或者生命快結束了呢?他回答:我也希望能再有多一點的時間,但這似乎不是我想要就能有的。所以,不如加緊速度早點完成我的目標吧。

從我認識他開始,他就不是個貪著享樂之人,因此,也想不出來他還有什麼想要的。問他。他回答:得把面對生死的功夫練好啊!他的作息依舊,只是原本就有在念佛的他,下班以後花更多的時間用功,也不斷地學習放下。遇到任何讓他起心動念的事,他總是提醒自己,人生無常,放下吧!因此,當醫生這麼警告之後,他不僅不用我們操心;反而,讓我們這些健健康康的人感到慚愧。我們還汲汲營營於不急之事,還在裝飾點綴這個「我」…

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大不相同,但大概可分作二類。

一種是外在的追求:財產、名聲、地位、家庭與身體的健康,時時為「我」作考量;然而,這一類目標是禁不住無常考驗的。因此,如果將人生的目標放在這兒,一旦面臨無常,這些將無法確保,恐怕只有失望與捨不得了。

另一類的人,將生命用於內在心念的開展。與前一種不同的是,這一類人不以利己為目標,隨緣行利他之德。培養心念往「無我」的方向努力,學習少欲知足、善解包容、隨緣自在。當面對困境時,這一類人往往可以積極面對。甚或,面對生死,怡然自得,灑脫自在。

可惜,世間第一種人多。許多人用加法(愈多愈好、愈高愈好…)的態度面對人生,一旦遇到減的因緣(金融風暴、生命危機、天災…),就下不來了;無法平心靜氣面對,而呈現雙「敗」的局面。

或許,這正是僅僅開啟了跑步機,「長度」不停延伸,內心的「高度」(欲望)指數也愈加增高,卻愈難滿足…而忽略了內在「淨度」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