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轉貼:如何規劃生命中的財富-盧克宙

從小在父母與鄰居的讚賞中成長。


  由於我五歲就會兩位數的加法,許多人因此都稱讚我是天才兒童,都認定我長大後一定會輝煌騰達。當然,我因此也這麼認為。

  爸爸媽媽為了栽培我這個天才兒童,還特地用心請託,讓我進入明星學校。也許是從小就得到太多的肯定,所以,我不太認真,總認為我的輝煌騰達是本來就該如此,不必努力就該降臨。唸書時,我只讓自己名列前矛,從來不去努力爭取第一名。

  雖然我不太努力,但是,運氣一直不錯。考中學時,以多於最低錄取標準.三分僥倖進入台南第一志願的台南市中。中學畢業後,也僥倖進入台南一中。這時,我開始有了自己的人生志向:「生平無大志,逍遙過一生。」

  大學考進台大土木系。大一那年,是我真正用功讀書的一年 ,因為我決定轉系,而轉系必須要有好成績。我順利轉進台大電機系,還在二年級時得了書卷獎。大三、大四又鬼混了兩年。

  將畢業時,我在思考未來時,決定要當台大教授,可以住寬敞的日本式宅院,每年工作八個月,每週只上課八小時。於是,我開始準備考研究所。

  當時,我在美國的哥哥幫我申請到一份獎學金,我還寫信去退回,因為我不希望自己的未來周旋於金髮碧眼、講英文的國度。當然,我被家人狠狠的臭罵一頓。但罵一下就過去了,終身的生活才是大事。

  準備研究所考試時,父親來台北玩,胃不舒服,就近在台大做檢查,卻被醫師告知已到癌症末期,開刀後,發現已擴散,未切除又縫合,我們就辦理出院,回家準備後事。

  我忙亂於父親的病,根本沒時間、沒心情準備考試。考試當天,我的室友勸我:「反正已經報名了,就去考考看,也沒什麼損失。」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應試,居然考上了。考上不久,父親就往生了。

  上了研究所,我心中未來生涯的藍圖清晰浮現:讀碩士班時,擔任助教;然後考博士班,擔任講師;博士班畢業,擔任副教授;然後升教授。

  然後,有一天遇見一個女孩,非常投緣,忍不住就跟他結婚。結婚後開始思考一個家該有的條件,以及如何負責任的把一家之主的責任扛起來。

  當時,助教的月薪是六千元,實在不夠買房子,以及日後教養孩子所需,我於是努力思考如何賺錢,開始一切向錢看的生涯規劃。

  當時是民國六十五、六十六年期間,英特爾的微處理器8080才剛問市,我在研究所學的微處理機的設計正熱門,於是興起離開學校,出外找工作的意念。很幸運的進入一家外商公司,不但錢多事少,而且,中國節日、美國節日統統放假,還有週休二日。

  我做的是設計工作,只要負責規劃設計,並在時效之內交件即可,工作時間非常有彈性。我的工作就是設計,用微處理機來控制家電用品,例如:電視、冰箱、烤箱、微波爐等。

  老闆很慷慨,除了優渥的薪資外,還有年終獎金。於是,我才三十出頭,卻已經五子登科:有了寬敞的房子、傲人的車子、美麗的妻子、聰明的孩子、存款簿裡還有許多銀子。

  我當時想,一年一、二百萬,十年也不過一、二千萬,這樣的財富算輝煌騰達嗎?我很希望能更有番成就,才不會辜負我的聰明才智,但也怕改變現狀而一無所有。
我像許多對生命產生疑惑的人一樣,終於去找算命仙解惑。

  算命仙告訴我:「年輕人,你會成功,你會家財萬貫,富甲一方,你會走大運到六十歲。不過你天生勞碌命,六十歲後身體會垮。」
  
  我追問:「家財萬貫到底是多少?」

  算命仙回答:「幾十億跑不掉。」

  我心想:「如果,家財萬貫跑不掉,我幹嘛還要勞碌的去工作?」我於是開始思索,如何獲取財富。

  在七十年代早期,房地產暴漲,我於是買預售屋,然後轉手,每年也賺進一、二百萬利潤。我也開始玩股票,從八百點開始買,正逢股票一路上飆,從八百點到一千點、二千點、五千點,一直到九千點。每天中午,我都打電話問我太太:「今天漲停還是跌停?」每天都是兩、三百萬的賺進或損失。這樣炒作股票,幾年下來累積的資產就近億元。

  股市上漲九千點後,我決定不要繼續這樣勞碌賺錢,我要開始逍遙過一生。說停就停,第二天,我把手上的股票統統殺出,退掉財經報,關掉電腦的股市連線,打算好好享受人生。

  在「食」的方面,我努力想痛痛快快大吃大喝,可是,大吃大喝只能讓我痛快兩三天,後來就覺得在受苦刑。因為,我最喜歡吃的是花生和豆腐乳。而且,大吃大喝之後,醫師開始警告我,膽固醇太高,血脂肪過高等,一大堆問題出現。所以,我知道在「食」的方面,花不了我多少錢。

  至於「衣」呢,我習慣穿舊衣服。尤其是,我現在家財萬貫,根本不需要「為悅己者容」,所以,我依然故我的穿舊短褲和內衣,逛通化街夜市,不讓人知道我的真實財富,以免綁架或招來其他困擾。所以,「衣」也花不了我幾個錢。

  再來就是「住」了。住太大的房子,打掃麻煩,請人來家裡打掃,等於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底細,不安全,所以,房子還是夠住就好。而我喜歡木板床加墊被,這樣就睡得很舒服,所以,「住」也無法大量消化我的財富。

  至於「行」嘛,小車子可以大街小巷的鑽,比大車子方便得多,所以,也不會太花錢。

  「育」的部份,我覺得孩子的教育費值得投資,便努力安排孩子的各項才藝補習:英文、跆拳、鋼琴,結果孩子上得哇哇叫,還搞得親子反目。所以,「育」也沒法大量消費。

  後來我想,「樂」應該比較容易花錢。於是熱衷規劃旅遊,帶孩子去走萬里長城、遊西湖,到日本、到美國博物館增廣見聞。沒想到,孩子只著迷於手上的電動玩具,到每個地方都在玩他的電動玩具。我說他,他回我:「又不是我自己要來的,是你要我來的!」

  有一陣子,我放棄了,便只安排夫妻倆人出遊。沒想到,一路上,妻子都掛念著孩子,放心不下。再加上,我也真是感覺旅行很累。於是,放棄以「樂」來消化金錢的念頭。

  我這時才醒悟到,很多錢,沒有自己想像的有用;我也才知道,過舒服正常的生活是不需要花太多錢的。

  然後,我開始發現自己的健康在走下坡。以前,為了設計個東西,常常一、兩天不睡覺,等忙完後再補個眠就回來了。這時卻一天沒睡飽,第二天就頭痛。

  我知道,我人生的高峰期已過,我的生命開始走下坡了。有了這項覺知,彷彿被宣判你已經不可能再創生命的高峰,只能守著你既有的成就過活;未來的生命似乎已被決定,不再有前途,不再有未來!

  我這一生最珍貴的時光已經過去,我用我最珍貴的時光去追逐金錢,追到了金錢,卻覺得沒什麼用處,我忍不住問自己,我到底在幹什麼?我快樂嗎?

  想到自己是個科技人,設計了很多產品,卻因為科技的日新月異,進展神速,而讓很多還可用、還很好用的東西,因為不夠新而被當做垃圾處理掉。我實在沒有幫上別人什麼忙,倒是浪費了很多資源,製造出許多垃圾及污染。我是可以賺到錢,但對別人卻沒有價值。

  然而,我的一生居然就這樣被判定。聰明的腦筋,好的學歷,搭上時代的幸運,成熟的專業及處事經驗,健康的身體,好的家庭背景,一切的美好,都被葬送,只換來幾千萬元。更可悲的是,這一點錢對我沒什麼用!我有幸可以不必再為生活奔波,但我活著有什麼價值?

  我把所有的工作都辭掉,重新規劃我的生命。我不願再用我種種優厚的條件做為換取社會、勝過別人追求利潤的工具。我希望能利用它們,真誠的為別人服務,不收取任何一分酬勞。我希望能對別人有一點利益,我自己的生命也多少能找回一點價值。

  偶然的因緣,我成了佛教徒,認真而且虔誠的佛教徒。佛教對生命真相的教育及對社會的關懷,更直接肯定了我對自己生命的重新安排。宗教的精神,是支持我無怨無悔全心投入社會公益的原動力。佛法帶來的智慧,使我能夠以更寬廣、更深遠的角度來看待處理事情。最重要的是由於佛法的關係,我得到了明師的指導及一大群同心同願,可以同甘共苦的伙伴,使社會公益的事業得以實現。

  台灣,舉國上下一齊致力於經濟的發展,忽略了人文及心靈的提升。雖然創造了經濟奇蹟,社會卻更混亂,公德心、價值觀反而退步了。社會更不安寧,百姓更不滿意。根本的問題在教育,在品德教育。雖然號稱五育並重,但實際上卻是智育掛帥。長久下去,台灣前途堪憂。再也找不到漢族淳厚的民風,漢族優雅的文化,只留下一群很會賺錢、很能競爭的經濟動物。

  有鑑於此,我們選擇了「心靈提升」做為我們推展的主題,並且組成了「福智法人」的團體。在「福智法人」的系統下,向教育部申請成立「福智文教基金會」做為我們推展品德教育的合法執照。

  除了對人的關懷以外,我們也關懷台灣這塊土地,這個環境。最嚴重的人人都逃不掉的、天天都被傷害的,就是農藥及化學肥料對這片大地、對食物的污染。於是,我們也向農委會申請成立了「慈心基金會」,做為我們推展有機農民銷售有機蔬果的銷售系統。

  創業初期,雖然多人同心協力,但財力人力難免較困難,幸得家人共同支持,我能全心全力投入。十年以來,稍有小成,「福智法人」也漸穩固。除了數十萬計之校長、學子蒙利,數百公頃之良田受益以外,更得教育部之肯定,與教育部共同開發「生命網站」,並得農委會指派成為台灣四家有機農產品之驗證單位之一。未來,為了更徹底的落實品德教育,將要在雲林古坑設立自己的學校。福智國民小學、福智國民中學將於九十二年八月開學。福智高中將於九十五年開學。預定九十八年成立福智教育學院。

  算命先生,本來應該算對的。如果我留在電腦業,可能會搭上這一波賺大錢的資訊業,可能會忙成勞碌命。但是我把命運改了。這十年來,我很忙,忙得沒有星期假日,沒有休假,沒有年節,卻讓我發現了一條道理:原來,人是不喜歡他的工作,才須要休假。如果你真的喜歡你的工作,那種感覺就像一直在休假中。身體的疲累是會有的,但不必放假。未來的十年會更忙,但這不是勞碌命,我為我自己的生命找到了價值,找到了光明,找到了方向,生生世世,生生世世!

後記:

生命絲毫未帶平等地來到這個世間,儘管經過了三、四十年後,開始有身份地位之別;再過個三、四十年卻又是回到了原點,絲毫不取平等地離開這個世界。
那麼,存在的價值在哪裡?家園、財產、眷屬...將隨著色身的敗壞而崩解;所作之業卻不失,功過善惡計分明。

那麼,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價值/使命又是什麼?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知母念恩→通達無我法

暑假,俗家母親來常住掛單三天。母親一向好客且健談,來到道場亦是如此。恐怕母親打擾法師們,且希望母親來到道場能藉由法師們的言行,學習更多。因此,一日,當母親與法師們一同出坡洗菜,就到了母親耳邊,提醒:「慈德,我們要多念佛,少說話,留給法師說,我們才可以學習更多哦。....不料,母親竟生起氣來了。不論末學如何解釋,她就是生氣了...
末學希望的是母親更好,那麼現在要怎麼做好呢?跟母親道歉。
道歉要有誠意,表面功夫末學也作不來。
因此,開始思惟從小到大母親對末學的好,懷胎、生產、餵食、學步...,生了病無微不至地照顧,努力掙錢繳昂貴的學費...護持末學出家。
且,人生無常;不說,恐怕將來後悔的是自己啊!
儘管,當時提醒的話是為母親好;但,老人家生氣了,就是末學的錯。
送母親去搭巴士,末學也回到常住後,即刻撥了電話給老人家:「慈德,對不起,您來這裡住,我還惹您生氣。
電話的那一頭傳來讓人放心的聲音:「小誇代誌,嘸什米啦!
這個發自內心的道歉,讓末學感受到未曾有過的輕安。
也慚愧地發現自己是實在不算孝順,一句對母親道歉的話竟然要想這麼久。

仔細觀照,為什麼在當時,向母親道歉,那麼不容易?
不過是那個自以為是的我執作祟而已;以為自己的提醒是為母親好,母親不應該生氣...
為什麼後來又可以藉著「知母念恩,至誠地向母親道歉呢?
放下了我的立場,只為母親著想,自然能想出最好的方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CBETA, T08, no. 235, p. 751, b11-12)

學作菩薩,從無我開始;學習無我,從知母念恩做起...
徹底地感恩母親,直至視一切眾生為我父母(多生多劫,誰不為我父母乎?多生多劫,又是誰輪轉生死?因緣和合之法,如幻如化。)。藉著這個五蘊假合的色身,進趣菩提心行,與無我之法相應,從而「照見五蘊皆空。

唯有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從阿嫲跌倒了→菩提心的生起

TEL:04-270...
「安,阿嫲跌倒了,您去跟觀世音菩薩說:請她保祐阿嫲早點好,好不好?教仁也跟觀世音菩薩說哦。
安:「阿嫲跌倒了哦,我怎麼不知道。好啊。
「仁,您有沒有念佛?
仁:「有啊,我念1千多聲了。
「那阿嫲跌倒了,您要給她幾聲?
仁:「嗯!20...200好了。
「您生病的時候,阿嫲都給您很多哦!
仁:「嗯,好。
TEL:03-281...
「庭,阿嫲跌倒了,您去跟觀世音菩薩說:請她保祐阿嫲早點好,好不好?
庭:「媽媽跟觀世音菩薩說過了啊。
「多一個人,力量就更大啊!教弟弟、妹妹也說哦!
庭:「可是Gaga不會說耶?
「那您就跟他說:我們跟觀世音菩薩說,請她保祐阿嫲早點好,好不好?他跟您說好,這樣就可以了啊!
庭:「好啊。

俗家母親跌倒,姊姊來電:「....媽媽說不用回家看她,幫她迴向就好。
迴向祝福是好事,當然有緣的人一起來作囉!
平時老人家最關心的不外這5個小菩薩了;
於是,打電話給5個小菩薩,讓他們一起來學習。
5個小菩薩和阿嫲感情都很好,一口答應。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有關「修菩提心次第,所載修七種因果教授:
七因果者,謂(7)正等覺菩提心生,此心又從(6)增上意樂,意樂從(5)悲,大悲從(4)慈,慈從(3)報恩,報從(2)念恩,憶念恩者從(1)知母生,是為七種。...親之究竟是為慈母,故修知母,憶念母恩,及報恩三,是為引發悅意可愛。
「知母是菩提心最根本的發起處。從知母而後能念母恩→報恩→始能生起慈心、悲心乃至於一切有情(知一切有情是母)生起菩提之心。

希望孩子們能藉這個因緣,從關心與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從不忍心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受苦開始,學習關懷周遭的人事物,啟發孩子們良善的本性,懂得給人祝福...有朝一日更懂得平等關懷大地有情。

一行禪師.《祈禱的力量祈禱文
願我們覺醒的花園百花繽紛齊放,
願我們為家家戶戶帶來安祥喜樂。
願我們種下萬行道上的良善種子,
願我們永不企圖逃避世間的苦難,
任何生命需要協助時,我們就在那裡。
願山川在此刻見證,
我們頂禮祈求大悲佑主的接納擁抱。


後記:然而,知母、念母恩又是何等的不易...
暑假,俗家母親來常住掛單三天。母親一向好客且健談,來到道場亦是如此。恐怕母親打擾法師們,且希望母親來到道場能藉由法師們的言行,學習更多。因此,一日,當母親與法師們一同出坡洗菜,就到了母親耳邊,提醒:「慈德,我們要多念佛,少說話,留給法師說,我們才可以學習更多哦。....不料,母親竟生起氣來了。不論末學如何解釋,她就是生氣了...
末學希望的是母親更好,那麼現在要怎麼做好呢?跟母親道歉。
道歉要有誠意,表面功夫末學也作不來。
因此,開始思惟從小到大母親對末學的好,懷胎、生產、餵食、學步...,生了病無微不至地照顧,努力掙錢繳昂貴的學費...護持末學出家。
且,人生無常;不說,恐怕將來後悔的是自己啊!
儘管,當時提醒的話是為母親好;但,老人家生氣了,就是末學的錯。
送母親去搭巴士,末學也回到常住後,即刻撥了電話給老人家:「慈德,對不起,您來這裡住,我還惹您生氣。
電話的那一頭傳來讓人放心的聲音:「小誇代誌,嘸什米啦!
這個發自內心的道歉,讓末學感受到未曾有過的輕安。
也慚愧地發現自己是實在不算孝順,一句對母親道歉的話竟然要想這麼久。
這才體會到《弟子規》「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深刻的意涵。
是啊!母親對我們是那麼地好,只不過偶爾發發脾氣,實在是「小誇代誌,嘸什米啦!
而後,發了一個願:守護現世母親的善根。乃至過去世、未來世的母親。
...如果連對現世的母親,知母、念恩都作不來,更不用提慈悲一切眾生了。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轉貼:面對醫療極限 醫師的生命省思

曾搶救萬千生命的3位台大名醫邱泰源(左2)、柯文哲(右2)、黃勝堅(右1)在台大哲學系孫效智教授(左1)的主持下,分享他們在高科技救命術背後的人性思考、對生命的反省。

2010/1/19

羅郁棠

台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日前舉辦了一場「名醫談生死」的講座,邀請到了3位在台灣醫學界中堪稱最高科技醫療泰斗的名醫,分享他們站在科技頂峰上,面對了數以千計的生死之後,對生命的省思。該場座談由台大哲學系系主任孫效智主持,3位醫師分別是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同時是家醫科教授)邱泰源、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同時是外科副教授)柯文哲、及台大外科主治醫師(同時是外科助理教授)黃勝堅。

在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擔任15年主任的柯文哲醫師,掌管著台灣最高科技的救命技術。他表示,「葉克膜、各式各樣的呼吸器、洗肝機、洗腎機、人工心臟、人工肝臟、腎臟支持……什麼辦法、什麼機器在台大都有。全世界有那麼多設備的不超過56家,台大外科加護病房水準在亞洲第一肯定沒問題,在全世界也是頂尖。」

然而,對醫生而言,機器背後隱含的更多的人性難題。柯文哲回想起多年前一位7歲小男孩,肺炎雙球菌敗血症、急性腎衰竭,四肢全部黑掉,「你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四肢剁掉繼續救,另一個是葉克膜關機讓他走。救?還是不救?我坐在辦公室想了一整晚,第2天他就走了,那種情況要救就要當機立斷,不過他四肢都沒有了,就算是救起來,下半生怎麼辦?其實經過那麼多年,真正的答案我還是不知道。」

黃勝堅則是提到一個搶救生命的例子,一位腦死的男孩,醫生認為沒有機會了,告知家屬後,家屬決定隔天接男孩回家。「這位男孩明天要完成家屬回家的心願,但就在那天晚上,我們住院醫師坐在那個螢幕前面越看越害怕,血壓七八十、六七十,馬上輸血、打強心劑、灌很多水,好不容易穩定下來了。」

「但是隔天爸爸一來,『這是我兒子嗎?』他叔叔把我拉到旁邊去,看起來像個黑道,『拜託,你們是撲羅(pro,意指professional,專業的)耶,怎麼把我姪子搞成這樣?』那時候,我真的懷疑,我們真的是professional嗎?我們一天到晚都在面對生死的人,反而是不知道怎麼去面對失敗,但是卻讓家屬去承受最後的代價。」

他們開始對醫生的使命有了進一步的思考,「我們不斷在搶救生命,一路上真是感到驕傲,但當時間越來越久,實在越來越懷疑,醫學的本質真的是只有搶救生命嗎?高科技是會讓死亡過程變長的。很多病人你救不起來,那救不起來你要怎麼辦?」

死亡帶來生命意義

當醫生開始省思,他們也就開始在病人的死亡與家屬的行為中發現深刻的意義。2003年一位出血性腦中風的83歲阿嬤被送到台大,醫師告知她兒子「已經腦幹衰竭,沒有希望了。但因為現在加護病房沒有床,要調一下,請先在急診這邊等56小時」,兒子反而很疑惑地問醫師「不合理啊,我媽媽不會活為什麼要進加護病房?」

黃勝堅告訴他,「你媽媽不會呼吸,要靠呼叫器」,兒子卻當下表示「我知道,但是你要知道我媽媽這一輩子都在做好事情,依照我媽媽的習慣,她要死了她也要救一條命。不要!我媽媽的死亡過程不要占加護病房一張床,你讓我媽媽到普通病房死。」

「我聽了眼淚都快掉出來了!」黃勝堅感性的說道。「醫師在搶救生命時,採取醫療常規是合情合理的,我們也發現醫師可以操控死亡過程、延長死亡時間,但如果在面對醫療極限時,還在用醫療常規,就會顯得不倫不類……

對醫學教育的省思

過去,醫學院的教育告訴學生「醫生以救人為天職」,但柯文哲表示,「一個每天在處理死亡的職業,他的職業養成教育卻沒有生死學,也從來沒有人教過學生『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所以很多醫師遇到會死的病人就呆掉。」

「站上了山峰,才看得到山後的風景」,也或許如此,柯文哲現在看到了機器背後的人性問題。「剛進醫學院的時候,看人就是看到人,後來當到很厲害的醫生的時候,看到人我卻只看到器官,『這是急性腎衰竭,這個是猛暴性肝炎』,我沒有看到人,我只看到一個一個的病人,但我現在又可以把病人又當作人看待了。」

柯文哲談到一次他在加護病房與一位心臟外科醫師的對話,柯醫師說「這位病人快死了」,那位醫師看了看說「可是他心臟跳的很好」。「我說這病人快死了,他卻只看心臟。另外有個80幾歲的病人心臟開刀,後來腳黑掉,左腳先鋸,右腳後鋸,然後從下面鋸到上面,我說『饒了他吧,你們在幹什麼?』他卻說『這個心臟跳的很好,要繼續拼』。這就是台灣醫學專科化太過度的問題,很多專科醫生都已經沒有辦法看到一個人。」

全心照顧病人與家屬

邱泰源表示,末期病患在最後一個月要面對平均9.1個症狀,每1個都可以擊垮病人的生存意志,因此「用心照顧病人與家屬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溝通是關鍵」,邱泰源引用醫學之父的話表示「Hippocrates兩、三千年早就告訴我們,不是每一個病人都可以治癒,但是我們要常常解除病人的痛苦,要常常讓病人與家屬安適。」

一位早年就喪夫的70多歲婦女,非常優雅,獨立把2個小孩培養成教授。在末期的時候,意識變化,看到醫護人員都會暴力相向,而且講三字經,讓教授孩子感到不好意思。邱泰源的團隊因為了解整個過程,將教授請到協談室,告知他「你母親早年喪夫,在中南部當女工,周圍都是會罵三字經的男工,所以在她腦海深層存留很多三字經,她那時候修養好,腦皮質強,但今天她身體功能敗壞,現在呈現出的是她的人生經歷,不是她的修養,所以你媽媽以前是非常辛苦的養育你們。」此時,教授兒子淚流滿面,不再對母親有不尊敬之意。

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的陳榮基教授也說過,「人生終需一死,絕症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的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現在,柯文哲醫師領導的團隊,每個月都會花時間反求諸己,「為什麼我們的病人沒有善終?再來一次會不會更好?」

「做這個其實很辛苦,一個外科醫生每天從早上7點多跟家屬開家庭會議,開到晚上,一天開5個,收入零!但是病人往生之後收到家屬文情並茂的信,我們就又充滿熱情。」黃勝堅醫師說道「不過,現在我們的熱情不必靠信來撐了,因為文獻上都支持我們做的是對的」。

「讓病人善終,其實是對生者最大的哀傷輔導,」邱泰源舉例說到「一個媽媽想到20年前,她兒子被急救的時候壓斷幾根肋骨、牙齒掉的滿口是血,20年後你用再高超的哀傷輔導技巧,她還是非常痛苦。現在我們安寧照護可以很好的控制症狀,經過許多的溝通,很多小朋友過世前還會在床上跟媽媽跪下,表達對媽媽這些年來的照顧,小朋友也了解她要去當小仙女了,過世了以後媽媽就還會有力量回去社會工作,這是最大的哀傷輔導。」

醫者的生命反思

看遍上千生死,柯文哲認為人生不管是黑白的或彩色的,到了最後結局只有3種顏色:黑(心肺功能不好,最後發酣)、黃(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黃膽)、白(流血過多、貧血)。「所以我常跟醫生說,我們生死看最多,怎麼會名利放不下呢?如心安則為之。」

孫效智最後以莊子的「嗜慾深者天機淺」與大家分享,「全球暖化,但人心卻是持續的冷化。一個人如果耽溺於世間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慾望,他就不會有太深刻的智慧,他會以一種淺薄的、扭曲的、不和諧的、而且貧乏的方式活著。」

引用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0/1/13/n2785056.htm

開卷好書獎 [生死謎藏] 黃勝堅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找路》...也為生命找一個出口



閱後~
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您我不也都在找路。
有時候,是在沒路時找路;有時候,是在十字路口找路...不管走的是什麼路,記得也為自己的生命,找一個出口。

早齋後,某某法師掛下電話:「伯父是父親的恩人,父親剛到台灣時,住在他家,他又幫父親找了一份穩定的差事...。伯父往生將近20天,現在在醫院的冰櫃裡...。大表哥打電話給姊姊,提到伯父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死亡,且有親人在夢裡,夢見伯父說很冷。
然後,我們一起來到醫院;法師的姊姊、姊夫和伯父幾個在台灣的孩子也到了。走往地下室,原來是醫院附設的葬儀社。經過伯父的家人與工作人員溝通後,他引導我們走到冰櫃前,一格一格地裝著不同的屍體;確認後,打開冰櫃,將伯父的屍體拉出來,再打開屍袋。
面對著一位將近90歲老人家毫無生氣的臉孔,法師跟伯父說了幾句話,接著開始念佛。幾分鐘後,我們停下來,再跟伯父說說話。
「先感恩他老人家,早年對法師一家人的照顧,讓他們都能平安長大;今天我們才有因緣來到這裡,為他祝福。孩子們對您有許多的不捨;然而,處在這個無常的世間,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所在的環境、我們的身體,就不停止地變化。我們一天、一天地成長拙壯,成家、立業,借著這個身體成就了許多事業、功德...。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一切,就像一場夢,已不再是我們所能主宰;一個有智慧的人,對於夢不會有一絲的留戀。現在,我們所能掌握的,只有學習放捨。放下我們的國土家園、親緣眷屬,乃至於放下我們這個色身。當我們放下的那一刻,將感受到無比的清涼。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十三章》

怎麼放下呢?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教導了眾生許多的方法。今天,我們想讓您認識其中一種方法-念佛。借著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與佛的慈悲智慧相應;借著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喚起我們內在本具清淨平等的自性光明。
除此之外,在經典當中有記載,阿彌陀佛曾經發願...
《佛說無量壽經》卷2:「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CBETA, T12, no. 360, p. 272, b11-14)

為什麼要往生阿彌陀佛的國土呢?
不是要逃到哪去,是要去哪兒跟著阿彌陀佛學習,學習遠離欲望、煩惱、妄想、執著的方法;不只自己學習;因為,所有的苦難都從這兒(心)來啊。學習圓滿之後,希望眾生也都能認識這樣的方法,也都能借著方法的實踐離苦得樂。
末了,要再提醒的是至誠心念佛,清淨心相應,圓滿菩提心行。現在,請您跟著我們一起念佛,只要念清楚、聽清楚...學習放下世間種種,欣往與自性清淨心相應的佛國淨土。
接著,我們又念了幾分鐘的佛號,迴向之後,離開醫院。
站在一旁的大表哥已是泣不成聲...
老人家的孩子們,個個事業有成,有幾位在國外還沒回來;老人家本身也是風光一世。
只是,老人家和孩子們,沒有固定的信仰;因此,當老人家往生時,孩子們也不知能為老人家作些什麼。直至我們的到訪,除了給亡者祝福,或許也算是給生者一份安慰吧!
大伙兒一起用過午齋,當我們要離去時;大表哥說:「我很高興,今天您們能來。

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念佛正是提醒我們,回歸本然的覺性;不被外境所牽、外相所動。

讓我們的心化作一塊純淨的海棉,汲取生命旅程中所需的"行頭"

背起行囊,裡頭裝滿努力的成果...找路去。不論大路小路,人生因此而豐富。

只是,不論走到哪裡;別忘了點一盞燈,讓生命看見另一個出口。
生命除了「擁有的快樂,記得還有「放下的快活。
有時匆匆到了終點,往往措手不及...現在,就開始練習...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慈濟.大懺悔-法譬如水.經藏演繹

「上人說的對,人的苦都從貪欲來...
俗家母親在電話裡告訴末學:「您爸爸有一天晚上睡覺睡到一半,突然起來說了這句話。
父親加入慈濟兩年多的時間,除了保有他原本的木訥厚道,更增加了熱誠與活力。不間斷的環保工作、讀書會、助念、出坡作務等的參與,讓父親的退休生活充實,而有意義。
尤其這幾個月「入經藏的學習,更讓父親發心茹素;深刻地認識佛法、實踐佛法。
儘管末學出家十年有餘,母親受戒、茹素、早晚定課、護持三寶...父親卻始終未能深入佛法。但是,這兩年,我們都發現父親雖然起步地晚,卻是跑的比誰都快。或許是父親「老實人的性格使然,任何事總能按步就班、全力以赴。
感恩上人、感恩慈濟團體的接引,讓父親、讓許多的人有因緣體驗佛法的妙用。
8/19-8/21「法譬如水.經藏演繹,於台中演出。末學邀請了俗家姊弟一起參與,他們不是長期茹素者,但為了這次能進場看老爸的演出,都發心吃素。母親也在現場參與「大愛之光的行列。
會後,我們一起在慈院急診室門口照了這一張相。
這是一場讓人感恩、感動、感觸良深的法會,大眾法喜充滿。
祈願 天下無災,社會祥和,人心善良。

2010年初,父親圓滿一年的培訓,準備授證前撰寫的自傳:

一、家庭簡介

  自幼生長於台中市郊七張犁的鄉下,父親、母親植稻種菜辛勤耕耘,養育我和兩個弟弟。爾後,我們各自成家,父親和母親自在於寧靜的鄉村生活。至民國93年,母親80歲;民國95年,父親85歲,先後安詳往生。

婚後,內人與我搬到七張犁的小鎮上,我開始公務人員的生涯,服務於台中市果菜運銷公司三十餘年,閒暇並幫忙農事,內人則於自家開設小雜貨舖,直至民國83年,我們搬到目前居住的地方。

期間,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相繼出世。兩個女兒已為人妻;大女婿為漢翔公司工程師,大女兒服務於合作金庫,育有一女、一子;二女婿為醫師,和二女兒育有二女、一子。三女兒則於大學畢業後,於台北西蓮淨苑出家。兒子目前於拜耳台灣分公司,任解說員一職。我則於民國97年申請退休,並與內人於新社山間另闢閒靜居處,悠游於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自然生活。

二、入慈濟的因緣

感念內人長期的耕耘,讓我有機會與慈濟結緣。民國79年,當時對於慈濟的認識,僅止於街坊鄰居的口耳相傳,內人即主動幫全家,包括父親、母親,加入會員。而後,並於民國83年,在未告知我的情況之下,內人先加入榮董。說來慚愧,當時內人的未告知,或許是擔心我會捨不得。畢竟,以一個基層公務員和一個小雜貨舖的收入,又尚有升學中的孩子,加上新買的房子需要貸款;以當時的環境,要加入榮董,實在還得一些勇氣。直至民國86年,內人再鼓勵我也一起加入。每年年終,齊聚台中分院,接受上人的點燈祝福。之後,我們也回到花蓮,參加過營隊;但是,一直僅止於偶爾的參與。退休前夕,偶遇(某某)師兄,他邀我一起加入慈濟護持的行列。當時,只想著將來回歸田園生活,享受生活的樂趣;因此,僅僅笑答:「退休後,才有空啦!」推卻之。爾後,退休了,也把這事忘了。直至去年秋天,一日於新社住所菜園處,被一隻突來的山豬襲擊。當時,血流如柱,緊急被送往台中慈濟醫院,來到醫院急診室門日,一位師兄推了輪椅過來。心中為之一震,當時,我可曾承諾:退休後,加入慈濟護持的行列。然而,君子無戲言啊!因此,住院期間,幾經思量,即至服務台處填寫志工表。

  入慈濟的因緣,孩子們偶爾笑談:多虧那隻山豬咬了我一口,把我咬進了慈濟。

三、對慈濟的認知

「慈悲濟世-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於文化

四、未來期許

充實自己,利益他人。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苦難.希望與淨土〉v.s.〈歧視的一課 A lesson in Discrimination〉

歧視的一課 A lesson in Discrimination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實驗,經過了親身體驗,那一份同理,將深植於心。
然,當面對的是給我競爭、壓力的生命時,是否仍能保有學習到的善良?
v.s.
〈苦難.希望與淨土〉-和尚今年講堂巡迴開示的主題:於世間實相-苦難之中(生死-苦諦),能否保有成就淨土.涅槃(不生不死-滅諦)的希望?

不論在生命的旅程上,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始終保有一個充滿希望的人生。

如實認識一切萬物(有情世間、器世間-無常、苦、空、無我),將對眾生、環境生起不退卻的愛與慈悲。

當在心田中,種滿善的種子;終於...遍地開滿樂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