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啟示

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a book that changes lives

這個故事改編成了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Socrates:你快樂嗎?

Dan Millman家裡很有錢,成績很好,又是萬人迷。 (快樂就是這些嗎?

Socrates:那你爲什麼睡不著?

http://blog.udn.com/angelefly/2323308

[雜念]就是你睡不著的原因,只有不平靜的靈魂才會輕易被驚醒,你總是胡思亂想,擔心會發生甚麼意外或失敗,而無法專心一意。我說的[寶劍]就是意志力,要你在心有雜念時,毫不猶豫揮劍斬斷。只有活在此時此刻才是真實活著,所以他說出一個名句: 『死亡並不讓人悲傷,讓人悲傷的是,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真正活著!』

Socrates人們都害怕他們的內心,而內心恰恰是他們的歸宿。

Dan Millman:當我想得到我想要的,我就快樂。

得到=快樂 

∵那是努力的成果。

哦!是嗎?)

Socrates意外就是你的訓練,人生是個選擇,你可以選擇成爲受害者或者成爲任何人。

Socrates:從來就不存在開始或者中止,只有過程

人生的三個原則:paradox矛盾,humor幽默,change變化。

...旅程才是帶來快樂的事物,而不是目的地。

Dan Millman抱怨Socrates叫他刷馬桶、洗車...作為訓練體操的方式之一。
Socrates又說了一句值得深思的話:「作為一個戰士,要在每個動作中進行冥想...放開束縛
如果您正在思維四諦法,四諦法無所不在。如果您正在思維十二因緣,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對境,都開展出他的十二因緣...如果您正在修習念佛三昧,那麼您得在任何一種狀態之中進行冥想...放開束縛...而不一定是某個地方、某個時刻...
此地、此時、此刻就是最佳時機。
amitabha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Miss.黃vs.Lucky先生

小Lucky...還記得嗎?參考2010/2/11小黃與Luck-西蓮光明寺
Lucky已經脫去流浪狗的外衣,毛幾乎長回來、也長胖了。
Lucky還是維持人人好的好性情。
只是獨霸一"寺"的黃小姐,還是無法放下...
Lucky幾乎成了她的眼中釘...看到就吠,偶爾還會跑到Lucky門口咆兩聲。
聽說...
之前,不小心讓兩位相碰,免不了的短兵相接...
撕殺一番...小姐忍不住先動"口"了,只是再怎麼凶猛的小姐,還是比不過斯文的先生。
還好Lucky先生口下留情...沒有大礙。
最傷的還是法師的荷包,現在兩位都在服藥中。

之前,小黃吠,Lucky也跟著回"吠"...現在,Lucky已經學會相應不理了。
擔心小黃得了憂鬱症...只要看法師往Lucky住的地方走去...她就開始發出生氣+難過的聲音。怎麼辦?需要心理諮商嗎?

別和弟弟過意不去了...多一個弟弟,您的福利也沒少半毛啊!
多了個伴,又多了個執事代理人,您偶爾要去"摸飛"也行的。
好處多多...
ps.前一陣子輪光明寺,每次聽到小黃又發出讓人費解的聲音...就在一旁勸她念佛...
~~生在福中不知福,又自找苦吃,哪一天才能離苦得樂啊!amitabha

Lucky和小黃...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快樂與不快樂...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快樂與不快樂...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吸引力法則》的實踐.完.

如何訓練這個念頭?拿掉那個讓我們的心始終回不到原點、如萬馬奔驣般的想。

《般舟三昧經》「立一念,信是法,隨所聞,念其方,宜一念,斷諸想,立定信,勿狐疑,精進行,勿懈怠。勿起想,有與無。勿念進、勿念退,勿念前、勿念後,勿念左、勿念右,勿念無、勿念有,勿念遠、勿念近,勿念痛、勿念癢,勿念飢、勿念渴,勿念寒、勿念熱,勿念苦、勿念樂,勿念生、勿念老、勿念病、勿念死,勿念身、勿念命、勿念壽,勿念貧、勿念富,勿念貴、勿念賤,勿念色、勿念欲,勿念小、勿念大,勿念長、勿念短,勿念好、勿念醜,勿念惡、勿念善,勿念瞋、勿念喜,勿念坐、勿念起,勿念行、勿念止,勿念經、勿念法,勿念是、勿念非,勿念捨、勿念取,勿念想、勿念識,勿念斷、勿念著,勿念空、勿念實,勿念輕、勿念重,勿念難、勿念易,勿念深、勿念淺,勿念廣、勿念狹,勿念父、勿念母,勿念妻、勿念子,勿念親、勿念疏,勿念憎、勿念愛,勿念得、勿念失,勿念成、勿念敗,勿念清、勿念濁。斷諸念,一期念。意勿亂,常精進,勿懈怠,勿歲計,勿日倦。立一念,勿中忽,除睡眠,精其意。

我們平時朝思暮想的我有什麼、我沒有什麼、什麼才對、什麼不對

這些都來自於哪裡?我的主觀。

有沒有可能練習讓我們的念頭,離開這個我。

把我從當中抽離,單純地看著這個念頭都在想些什麼?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禪修是一種不帶評論的覺知過程。

修的時候,我們用科學家客觀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主觀經驗。

我們的心就像一面境子,您給它什麼,它就現什麼。不會排斥任何東西,好的、壞的、高興、憤怒只要您想的到的,都呈現在上頭。但是,也不會執著任何東西,您把它拿掉它馬上就沒了。

讓我們的心,回到它原本清淨明朗的樣子,並不是去抗拒這些想法,而是去看見這些想法的根源,呈現著種種影相的境子,那個從來不曾增減的本性。當我們看見自己的想法、情緒的時候,接下來再看見的就是這樣東西了。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假如我們能持續不斷覺察自心的種種活動,那些曾被我們認為真實存在的念頭、情緒、感官知覺,以及所接收的對境等經驗的澄澈本質,就會慢慢地被我們認出來。

怎麼樣讓我們減少陷入低頻率思想的機會?又如何能讓我們在陷入以後可以全身而退?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生起煩惱、生起情緒了如何再回到原點?提起正念是最簡單而直接的方法。

離開既有主觀的想法,換一個清淨平等的念頭。

它的方法有很多種,念佛是其中的一種。

用念佛代替念我。

用有目標的念,取代漫無目的的想。

《念力的祕密──叫喚自己的內在力量》「什麼叫作「意念」:具有目的思維──一種,足以改變物理現實(physical reality)的強力能量。

掌握改變我們的意念,就能掌握我們的世界。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為了平息我們不斷造作的習性,諸佛教導我們依止一個所緣境。一旦習慣這個所緣境後,我們的專注力就會穩定下來。---祖古.烏金仁波切《如實》

叫我們不想,並不容易;因此,我們先借由依止一個所緣境來練習。當我們念佛時,我們的所緣境在一句佛號上。這一句佛號,就像我們之前所提為考古學家帶路的土著,它提醒我們停下來,讓我們的心可以跟上。這一念心,和我們平時習慣用的,以我的想法來面對人、事、物的心是同一個,但是作用不同、趣向也就不一樣。

n 遍行5:觸→作意→受→想→思

n 別境5:欲→勝解→念→定→慧

念佛時,正是把自己從我抽離,念佛這件事和我是誰完全沒有關係,我的相貌、我的能力乃至於我的想法,都不在其中。借由這一句佛號,我們認出那個澄澈的本性。借由這一句佛號,我們將學會愛人如同愛我自己...借由這一句佛號,我們離開了對於我的執著。

借著念佛,離開了對我的執著,或許可以提昇我們的思想頻率;但是,對目標的實踐完成有幫助嗎?

《吸引力法則》-業果法則:種下什麼樣的因,將得到什麼樣的果。

《當和尚遇到鑽石2》:善用業力法則,創造富足人生

Master Shantideva, 700AD:你和我之間的界線,其實不存在。

突破他人跟我是分開有別的的這個障礙,就比較容易用心讓別人成功。

Jey仁波切(1357-1419第一世達賴喇嘛的老師):你要在生命中獲得什麼,先要對別人付出什麼。

...我們必須希望他人成功,程度就跟希望自己成功一樣。

...You are doing good, then good coming back to you.It's a good cycle.

我不知道您們的夢想是什麼,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們也同樣希望別人和我們一樣夢想成真;那麼,我們的夢想將更容易實現。

業力就像回音…發生在我身上的任何一件事,都是來自我曾為別人做的事情的回音,那麼你“就是”我!

把平常習慣的念我,改成念佛,正是在練習,把我放下來-突破他人跟我是分開有別的的這個障礙。

漸漸地,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思想頻率可以提高。

200250乃至於1000都可以從念阿彌陀佛開始練習。試看看,讓它變成一種習慣;不容易,但是,不是不可以。

我們需要的...只是練習...成功不是一蹴可幾,成功是馬不停蹄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若能撥出時間做正式禪修,就會發展出一種具建設性的習性;這種習性不僅能削弱舊有的神經元模式,還能有效地建立起一種新的神經元模式

HDHabitual Domains「習慣領域」理論:「沒有好的習慣,事業很難成功;沒有壞的習慣,人生很難失敗。」

2千多年前,釋尊也提出這個理論《長阿含經》卷9:「八懈怠和八精進

何謂八懈怠。

何謂八精進。

1)比丘乞食不得食。便作是念。我於今日下村乞食不得。身體疲極。不能堪任坐禪.經行。今宜臥息。懈怠比丘即便臥息。不肯精勤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是為初懈怠。

比丘入村乞食。不得食還。即作是念。我身體輕便。少於睡眠。宜可精進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於是。比丘即便精進。是為初精進比丘。

2)懈怠比丘得食既足。復作是念。我朝入村乞食。得食過足。身體沈重

乞食得足。便作是念。我今入村。乞食飽滿。氣力充足

3)懈怠比丘設少執事。便作是念。我今日執事。身體疲極

精進比丘設有執事。便作是念。我向執事。廢我行道

4)懈怠比丘設欲執事。便作是念。明當執事。必有疲極。

精進比丘[8]欲執事。便作是念。明當執事。廢我行道

5)懈怠比丘設少行來。便作是念。我朝行來。身體疲極

精進比丘設有行來。便作是念。我朝行來。廢我行道。

6)懈怠比丘設欲少行。便作是念。我明當行。必有疲極。

精進比丘設欲行來。便作是念。[9]明當行。廢我行道

7)懈怠比丘。設遇小患。便作是念。我得重病。困篤羸瘦。

精進比丘設遇患時。便[10]作是念。我得重病或能命終

8)懈怠比丘所患已[5]。復作是念。我病[]差未久。身體羸瘦。

精進比丘患得小[]差。復作是念。我病初[]差。或更增動。廢我行道

(CBETA, T01, no. 1, p. 55, a11-c5)

兩位比丘,最後哪一個得到成就?為什麼?只因為習慣不同。

每個人「習慣領域」不同,所達到的成就也不同。

這些「習慣性的想法」,引導我們行為方向,決定我們的未來。

「習慣領域」:「命好不如習慣好!」

命是什麼?與生俱來的。命好,我們通常會說:這個人很有福報。

「命好不如習慣好!」「有福報不如有好的習慣!」

習慣是什麼?我們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念頭所累積而成的,我們最常用的那個想法、最常起的念頭,就形成我們的習慣。so..「有福報不如有好的念頭。

福報像一朵已經開的花、一顆已經結的果不論花開的美不美、果結的大或小,終究會謝。

念頭就像種子,我們現在的每一個念頭就正在為下次開的花、結的果,下種子。

所以,「有福報,不如有好的念頭。

管理我們下的每一顆種子,管好我們的每一個念頭。

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一生,由什麼堆砌而成;而這個什麼,源自於我們從不曾間斷的念頭它可以生起任何力量,而這份力量正是我們賦與它的。而我們所賦與給它的這份力量,決定了我們的此世與來生。

我們的所言、所行,每一樣都將回到我們自己身上。傷害到的不是別人,受到幫助的也還是自己。

再看一次...看到第38秒的地方就好...go...您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而這件事,其實每天都在您我的生命旅程中上演...

愛得華「我經營醫院,不是健診中心,一律都是兩人房,沒有特例(No exceptions)!

愛得華住進醫院「我想要單人房?

助理說:「您是開醫院,又不是健診中心,一律雙人房,沒有特例!

每一次在啟動行為(言語、動作)之前,提醒自己給它一份善的力量那一份善的力量,終將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

除了念佛...我們當中有的人或許過去、或許將來,還有很多因緣可以學習到其他的方法;不管怎麼樣,對於念佛這樣的方法,不要輕易的放棄。或許,比起其他的方法,念佛讓您感覺不是那麼容易就上路,但是,這個方法卻是可以陪伴我們度過生命的任何一個關卡,乃至於有一天,我們都必需要面對的-生死的困頓。

念佛,是一門囊括身、受、心、法(四念處)的修習。

如果單單只有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覺知當下是不够,必定要再加上法念處,對於空無我的認知。念佛,念的清清楚楚,正在提起我們的覺照力,更提醒我們放捨對於我的執著,這當中又涉及了所謂念佛三資糧當中的信與願。

提起一句佛號,就具足信願行,是我們要時刻叮嚀自己的,也是念佛不論在靜中、動中都能用的上的關鍵。或許將來有因緣,大家都開始念佛了,我們可以再多用一些時間認識念佛法門。

接續...念佛+四念處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吸引力法則》的實踐.3.

我們有沒有可能學習掌握自己的思想頻率?讓它保持在最佳狀態...
The Astonishing Power of Emotions《情緒的驚人力量》
這本書在引導我們找到「自己最真實的本性」(who-you-really-are);然後,使自己發出的思想頻率與那個內在的自己相吻合,接著我們可以放心地跟著感覺走-Let Your Feelings Be Your Guide〈讓感覺成為你的指引〉。怎麼樣來檢測,我們是否與自己的本性相吻合?
《情緒的驚人力量》「情緒會告訴你,你當下的想法與其發出的頻率,是否與自己的本源(Source self)頻率相符合。
當兩者的頻率相同──或者很接近時──你會感覺很美好;
兩者頻率不一致的時候,你的感覺就會變差。
so...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沮喪的時候或者起慢心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自己,是不是最真實的自己?不是了,因為我們的感覺並不舒服。
當我們touch到本有的自性時,那種感受是很舒暢、很清涼的。同時,此刻的我們覺照力會非常的明朗,可以清楚地知道現在的思想,是不是好的、是不是善的、是不是能讓我成為我想要的。

Let Your Feelings Be Your Guide〈讓感覺成為你的指引〉
有一位我們都認識的聖者-孔子,當他年70時...隨心所欲不逾矩。或許就是如此吧!
可以隨心所欲是多麼的美好,我想要怎麼做就怎麼做;而且重要的是不逾矩,更甚者可以利益他人。
孔子到七十歲隨心所欲不逾矩,偏偏人生有很多決定,都無法等到那個時候才作的...選組、選系、選工作、選老婆,選擇人生接下來要走的路。

人生的paradox 人生弔詭:年輕的時候涉世不深經驗淺薄 (young and inexperienced),但重要的人生決定,都在這時候發生。年紀大了,久經人世風波巨浪而變得睿智 (old and wise),但時光忽逝,輕舟已過萬重山,一切都風淡雲清了,只留下衰老的身軀與無盡的落日長夜。


...如果我們現在就可以隨心所欲多好。so...how?
「找到自己的本源(Source self)-找到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從來不曾增減、如如不動的法身。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一群考古學家到了某個原始部落...他們僱了當地的土著為他帶路。
土著們走了一段路就停下來、走了一段路又停下來。
天已經快黑了,考古學家都想要趕快到達目的地,可是他們還走了一段停一下
後來,考古學家請翻譯和他們溝通,請他們不要再停了。
翻譯和土著們溝通完,告訴考古學家們...他們說:Don't go too fast, you will lose your heart
他們停下來等什麼?等待靈魂。等我們的心,等我們那個本然的心。
我們怎麼樣能找到自己的本源?不要走太快。

云何為想
大部份的時候,我們總是一個想法接著一個想法,而這些想法,常常都是因為我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卻忘了停下來,看看心裡面的相貌、聽聽心裡面的聲音。一旦,我們開始往內觀照,我們會發現一件事。原來,那個讓我難過的聲音、那個讓人討厭的影象、那個吸引人的滋味都不過是我內心的呈現;它們就印現在那個本來清淨明朗的本性上頭,只要把這些東西拿掉,就好像撥雲見日一樣,那個本來面目就出現了。

到底要拿掉什麼東西,明明就有個東西讓我看到、聽到、嚐到,怎麼說只是我內心的呈現?
a example...
這是什麼東西?
如果您去問一個從沒看過這樣東西的人,他會不會說是地鐘棒?不會。
他可能會說是一根棒子;如果他連棒子的概念都沒有,他就會說它是一枝用木頭做的,長長再加個圓頭的東西
所以,它是什麼東西,和它有關係,還是和您有關係?和您內心既有的概念有關係。

當我們看到一個東西,視神經(眼睛內的知覺神經元)就開始發射訊息到視丘,將感官所接收到的訊息做分類,之後再傳送到大腦皮質層,也就是腦中主要負責分析的區域。腦皮質層會把這項訊息組織成某種「概念」,並判定刺激視神經細胞的這個物體是什麼(立名)。這些即成為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資料庫,也是我們製造妄想的材料供應商。

「想」:取種種境之像,與過去經驗結合,將所緣之境,安立一個假名。

《成唯識論》卷3:「想謂於境取像為性,施設種種名言為業...」(CBETA,T31,no.1585,p.11,c22-24)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我們實際上看到的,已經不是原本的物體了,而是大腦皮質層所建構出來的影像。因此我們的確可以說,是腦皮質層塑造了我們的世界。」

我們看到的,正是我們心裡的影象...我們喜歡的、討厭的,也還是我們內心的影象。為什麼我們喜歡、或者不喜歡,不在於這樣東西、或者這個人的好壞,而在於我們加諸於自心的概念是什麼。面對每個人的念頭是什麼?面對境界時,所生起的想法是什麼?而這些就決定了我們所處世界的相貌;所以,每個人的世界都不一樣。
您的世界,只有您一個人看的到;我的世界,也只有我才懂。
所以,我所想、所說、所做都正在營造屬於我的世界。

那麼,如何營造一個最美好的世界?

詠給.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佛法修持的重點,並不在於刻意改變想法或行為,以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而是要認識到,無論你如何看待影響自己生命的那些遭遇,你原本就是良善、完整,且圓滿具足的。佛法修持是去認出自心原本具有的潛能

當我們認出了自心本有的良善、完整、圓滿具足;同時,我們也將擁有一個良善、完整、圓滿具足的世界。
認識這件事正是我們學佛乃至成佛這個旅程的起點;相信我們有這一份潛能,也就是眾生本具平等清淨圓滿的佛性。我們的佛性,和佛的佛性,完完全全相同,而在學佛的路上,我們正是學著一點一滴地開顯自己的佛性。所以,我們並不是刻意改變想法或行為,而是當我們認識到自心的良善,這一份覺知自會引導我們的思想、行動。

這樣的概念,談起來並不難,可是做起來卻不容易。
我們可以去看看我們的念頭,常常是不由自主的。或許您可以去觀察看看,有時候連前面那個人走路的樣子,我們內心都會生起想法
如何訓練這個念頭?拿掉那個讓我們的心始終回不到原點、如萬馬奔驣般的想。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吸引力法則》的實踐.2.

思想頻率的認識...

我們用什麼樣的思想、思維模式來看待我們所面對的人事物,看待這個世界。

吸引力法則:我們的思想,創造了我們的世界。

目標的成就和思想頻率之間有一層無法切割的關係...

目標愈清晰而正當,思想頻率愈高;

思想頻率愈高,推向夢想成真的力量也就愈強。

這個目標除了清晰,必需正當;當我們目標的正當性不够,這樣的思想頻率恐怕只會讓我們與夢想背道而馳。

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一個人想要有錢,盡情享受...擁有這種目標的思想是屬於貪心的,這樣的思想頻率是負面的;要達到目標將是困難的。

另一個人想要用錢幫助窮人,擁有這種目標的人是有愛的,他的思想頻率是正向的,這樣的思想頻率將提昇他完成夢想的速度。

現在,您心裡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但是,請再仔細地想想...盡情享受的背後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方向,可以引導我們找到真正的它?
或者...如同《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快樂」只是痛苦的新鮮期。
就只是嚐到了,刀頭上一丁點的甜蜜罷了!

1.開悟正覺:700~1000
2.安詳極樂(peace)600
3.
寧靜喜悅(joy)540
4.愛與崇敬(love)500
5.
理性諒解(reason)400
6.
寬容原諒(acceptance)350
7.
希望樂觀(willingness)310
8.
中性信賴(neutrality)250
9.勇氣肯定(courage)200
10.
驕傲輕蔑(pride)175
11.憤怒仇恨(anger)150
12.
渴愛慾望(desire)125
13.
恐懼焦慮(fear)100
14.
憂傷懊悔(grief)75
15.
冷漠絕望(apathy)50
16.
罪惡譴責(guilt)30
17.
羞愧恥辱(shame)20

13-17自我讉責,否定自己的想法....負向頻率的思想。

12. 欲望(與貪心相應的,只為了我的)願望(一種成就,自利利人的)

常常檢視自己的內在,我所希望、嚮往的,到底是一種欲求或者願求。ex.我想要一筆錢,這些錢是要拿來作什麼的;甚至,我想要往生西方,為什麼?這都是我們可以去觀照的。

11. 對他瞋恨(未得到滿足的心理狀態)

10.驕傲,處在一個很危險的邊界。通常在外界條件滿好的狀況之下發生;對於好狀況會生起驕傲的,一旦條件不具備時,很容易就跌下來了。

9.開始,是屬於正向的思想。勇氣肯定,正是我們實現夢想,必定具足的基本配備。

當我們調整自己的頻率到達200以上,不只提升自己的能量,也開始可以為這個世界種下一些善的種子。

8. Neutrality 250中立-中性信賴)可以站在中立的觀點,面對人事物。這樣的人通常給人家感覺很安全、可靠、從容。或許,大家周遭就有一些朋友,很自然地就有這樣的特質。

7. Willingness310主動意願-希望樂觀)這是更進一步的,不只是從容穩定,更表現出積極,甚至可以從逆境中得到力量。這樣的思想,通常可以帶領一個人達到一定的高度;他和驕傲最大的不同,在於具在Willingness特質的人,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並且進一步學習別人的優點。這也是他會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6. Acceptance350寬容接受-寬容原諒)所遇到的任何狀況,都能坦然接受。

這時...我們將發現並且感受到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我可以創造我的未來、營造我想要的世界。生起一種體驗...快樂與否取決定於我自己。

而頻率低於200的人完全沒有這樣的力量;相反的,他所認知到的是自己完全被生活所左右。

這兩者有何不同?

一個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來自於內在,是誰也帶不走的;

另一種,認為幸與不幸,來自某個外在的東西。

6. Acceptance350寬容接受-寬容原諒)...通常都有一些共通的特點:目標長遠,生活自律;不需要增添外在的刺激,就能充滿幸福。而且,因為他的能量很高,但是他所要消耗的不多,所以也很願意幫助別人解決他的問題;不是躲在自己幸福的空間裡而己。

5.Reason400明智合理-理性諒解)

專研於醫學、科學乃至於法學、美學、哲學知識教育的傑出人才,通常可以保持在這樣的狀態。他們具備了前面所談的幾種之外,又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突破。

只是明智合理化,並不就是真理。但是,有的人會把它當作真理。例如:您可能聽過或者您也是,有的人說他信仰的是科學。如果是這樣,要再突破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所以,在我們的社會中,擁有這樣的思想頻率,可以再超越的人就不多了。

4. Love500愛)這裏的愛,不是那一種隱藏著憤怒或者具有依賴性質的愛。

而是一種無條件的愛、不變的愛、永久的愛。它不是來自外界,它發自於我們的內心。或者說是一種慈悲,希望所有的生命都能得到幸福的愛。

3.Joy540喜悅)從6.Acceptance350)開始,就都是向內的開發;所以,這種喜悅也是一樣,屬於與外界無關的喜,一種內在的喜悅。這樣的人通常具備著超人的勘忍性,不論所處的環境如何,他有能力使自己充滿著喜悅。我們常聽到的禪悅、法喜就是屬於這一種。還有,比較容易生起知足、感恩的人,也比較容易得到內在的喜悅。

...當他沈浸在知足的喜悅之中,就有人挑剔他事做的不好,他還是覺得自己很幸福。讓他感覺幸福的條件很低,他很容易就可以生起喜悅,帶著愉悅的思維面對世間。

儘量放低我們的身段,當我們可以在一無所有的時候,還覺得感恩;這個時候,是我們得到最穩當的幸福的時候了。

2.Peace(平和-安詳極樂)不知道可不可以說就是"定"的狀況。或者有點像一般人所說的渾然忘我,觀照者消融在觀照之中,成為觀照本身。上次常法師談念佛三昧時,用黑澤明的八個夢中,第五個夢《麥田群鴉》:年輕畫家走入梵谷的畫中

這種情況容易讓人誤以為進入永恆狀態之中,其實是一種無分別的狀態,也就是識心無一動念處,心住一緣。或許,就是這裡所指的平和安詳;當然,並不一定是在靜止的狀態,在動中同樣可以保有這樣的頻率。

1. Enlightenment (開悟700 – 1000小悟大悟)如果前面我們說是識心無一動念處,那麼到這裡就是心一處住不動。這個就不只是,而是智的開展。

佛法中所談的慧,通常都會加上個,與空、無我相應的智慧。有深有淺,或許就是這邊有700-1000的不同。達到這種思想頻率的人,給這個世界的影響是偉大的。

思想的頻率和我們夢想成真的關係,就像剛剛所提的:

我們的目標愈清晰而正當,我們的思想頻率愈高;我們的思想頻率愈高,推向夢想成真的力量也愈強。

思想頻率將反應在我們夢想實現的速度,甚至攸關我們的夢想能否成真。

如同《吸引力法則》所舉的例子

「麗莎‧妮可絲:「吸引力法則並不判別「不要」、「不」、「別」,或其他任何否定的字眼。當你用否定的字眼說話『我不想被耽擱了。』吸引力法則所接收到的其實是:『我想耽擱。』」

當用否定的字眼說話,思想頻率是負向的;同時,我們得到的結果通常也會是負向的。

當我們擔心我們的夢想無法達成。此時的我們正是帶著焦慮實踐夢想,這個夢想確實將很難達成。

相反的,如果我們可以在夢想成真的旅途上,隨時保持高的頻率。我們要完成夢想的速度,會隨著思想的頻率而提昇。

如果有一天我們病了、貧了、困了...如何保持高等級的思想頻率?

我們的思想頻率,常常是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不同的。

大家或許有過這樣的經驗:

當我們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就會生起不同的思想頻率...若遇到誰就很衰,事情都做不好;遇到誰就很順。和遇到誰,其實關係不大;最大的原因,還是我們自身所起的思想頻率。

關鍵並不在於我們遇到誰、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而在於我們怎麼想。怎麼樣面對這個境?是樂觀或者絕望,是慈悲或者憤恨

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學習掌握自己的思想頻率?

待續...《吸引力法則》的實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