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還是念佛

信願常在
廣學無礙
執持名號
契佛本懷
南無阿彌陀佛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偷閒~念佛

僧家無事一身輕
更羨無身萬事閒
原來無生也無事
還將身事掛一邊
南無~阿彌陀佛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逆旅~歸途


之三

別人以為我們早就很熟;說真的,才剛認識不久。
不過,我承認,過去曾經裝熟。

雖然,時間不長,已經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不論東南西北、雲雨天晴...
只要不忘”南無”,就能收到您的”阿彌陀”。

----------------------------------------------------

信願不真,徒勞持名;信願一起,入門到底。

之四
雖然~見思未盡;

報謝佛恩之心一起,就算呼吸,也是淨土之行。

不然~全是我執相應;還是六道輪迴之因。要小心!

之五

處濁世,常保客居之心;歸淨土,宜作還家之想。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視數十年窮通際遇,如同昨夢。
視娑婆一期報命,如在逆旅信宿捨離;惟以歸家為務。如意亦得,不如意亦得。」


有來有去 娑婆本色 不增不減 極樂常住 Namo Amitabha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入門二偈

一偈
彌陀念我 片刻不捨
我喚阿彌 聲聲感激
信願入門 歡喜莫名
道地稱名 清淨相續

二偈
相比佛恩,苦,不值一提。
領受佛恩,苦,微不足惜。
報謝佛恩,苦,還是感激。
只有佛恩,苦,無踪無跡。
------------
與人相比 太沒志氣
與佛相比 遠不可及
比人比佛 由您決定
是順是逆 夢幻泡影
是非人我,不值提。
一句佛號,念到底。
Namo Amitabha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來自遠方的遙寄

這些日子裡,努力找尋,從前只屬於您的
兩週年前夕;讓.收到了,來自遠方的遙寄~
歸心若真,持名必深。
2012.06.27您的病中筆記:
祂未曾聽止地呼喚,這一應豈容再磋過。
徹底領受阿彌陀佛的慈悲,報恩念佛的歡喜,足矣!
如果還想什麼辦法,說要提昇念佛的功夫,恐怕落入自力的深坑;
自以為是的滿意,已經成了不能自拔的陷井。
念佛方法無他,深信切願而已。

《佛說無量壽經》:「十方來生 心悅清淨 已到我國 快樂安隱」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溪”來”冬”去

去 翻山越嶺 漸行漸遠 越走越近


北上的列車裏,乘載著還歸的遊子;南下的月台上,剛告假的行者等候著。
日月昇沈,根葉花果,行住坐臥,成住壞空是從不曾稍歇;亦或,這一念還捨不得駐足。

言來去 有來有去 說增減 不增不減
生與死 也有也無 主或客 一念決定
Namo Amitabha
《般舟三昧經》行品第二:「佛告颰陀和:菩薩欲疾得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則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髮許,是定意法,名為菩薩超眾行。
 立一念  信是法  隨所聞 念其方  宜一念  斷諸想
 立定信  勿狐疑  精進行 勿懈怠  勿起想  有與無
 勿念進  勿念退  勿念前 勿念後  勿念左  勿念右
 勿念無  勿念有  勿念遠 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痒
 勿念飢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熱  勿念苦  勿念樂
 勿念生  勿念老  勿念病 勿念死  勿念身  勿念命
 勿念壽  勿念貧  勿念富 勿念貴  勿念賤  勿念色
 勿念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長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醜  勿念惡  勿念善 勿念瞋  勿念喜  勿念坐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 勿念經  勿念法  勿念是
 勿念非  勿念捨  勿念取 勿念想  勿念識  勿念斷
 勿念著  勿念空  勿念實 勿念輕  勿念重  勿念難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淺 勿念廣  勿念狹  勿念父
 勿念母  勿念妻  勿念子 勿念親  勿念踈  勿念憎
 勿念愛  勿念得  勿念失 勿念成  勿念敗  勿念清
 勿念濁  斷諸念  一期念 意勿亂  常精進  勿懈怠
 勿歲計  勿日倦  立一念 勿中忽  除睡眠  精其意
 常獨處  勿聚會  避惡人 近善友  親明師  視如佛
 執其志  常柔弱  觀平等 於一切  避鄉里  遠親族
 棄愛欲  履清淨  行無為 斷諸欲  捨亂意  習定行
 學文慧  必如禪  除三穢 去六入  絕婬色  離眾受
 勿貪財  多畜積  食知足 勿貪味  眾生命  慎勿食
 衣如法  勿綺飾  勿調戲 勿憍慢  勿自大  勿貢高
 若說經  當如法  了身本 猶如幻  勿受陰  勿入界
 陰如賊  四如蛇  為無常 為恍惚  無常主  了本無
 因緣會  因緣散  悉了是 知本無  加慈哀  於一切
 施貧窮  濟不還  是為定 菩薩行  至要慧  起眾智」
(CBETA, T13, no. 417, p. 898, b9-p. 899, a8)

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淨土.念佛=信願.持名

Q:持名念佛所為何事?求生淨土。
當持名不為往生,即離淨土念佛之意涵遠矣!
又,淨土在哪裡?是否真有佛?

《佛說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人們總說:那裡有一尊佛叫作阿彌陀,那裡就是西方極樂。那裡的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一行禪師
[念佛]修習念佛的人,最初想像佛在我們之外,正居住於衹園或靈山。如此念佛,我們自然能接觸到自己的安穩、自在和慈悲喜捨的元素。剛開始修習念佛,佛在我們之外,但慢慢地,佛變成既在我們之內,也在我們之外。因為在我們的心識中,也有如佛般安穩自在的種子,有慈悲喜捨的種子,有應供、正知、明行足的種子。當我們如此念佛,既能接觸到在我們之外的佛,也能接觸到我們心中的佛。
[淨土]如果生活的環境有安寧、了解和愛,有轉化痛苦、擔憂和執著的能力,我們就知道這個環境就是淨土。

A:與其討論是否真有佛,或許是否藉著持名念佛,喚起了我們本具的慈悲、智慧與勇氣,更值得一探究竟。畢竟~若真有佛;但,我們並未因學佛、念佛而令自他受益,佛與我們毫不相干啊!又,我們因為學佛、念佛更懂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那麼~有佛、無佛又何妨?

《佛說阿彌陀經》: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一行禪師
「儘管有人說我們迷信,我們也一樣念,因為我們知道如此念佛,能灌溉我們心識中的美善種子。...
如果修習得好,我們無須等到臨終一刻才達到淨土。在念佛當下的一刻,淨土即在此時此處。念佛並是要等到臨終一刻才有定,只要有念,就立即有定;只要有念和定,穢土就會開始轉化成淨土。如,淨土開始顯現。「在我們念佛時,我們即時走入淨土。

淨土並不是在臨終那一刻才顯現,而是在開始修習念佛時已經顯現。用心念佛的當下,我們的心成為上善人的心。我們開始念佛和極樂國土,那時候心裡就有佛,也有淨土。...「在當下一刻感到幸福和平安,是臨終時的最好準備。


念佛如果只為臨終一刻,似乎顯得可惜;當下此處,佛號一起,得著安樂。自得受用[淨土],由衷感恩;令他受用[營造淨土],歡喜護持。

一行禪師.三資糧
[信]相信痛苦能夠藉由修習脫離生死之道而轉化,淨土就是其中一條修習之道。
[願]
1. 放下-放下束縛和苦痛,放下生活中的渾濁。
2. 渴望-想要達到安樂、幸福和淨土中的五淨。
[行]念佛~維持覺醒和正念。

《阿彌陀經要解》:「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信有淨土.願生淨土.一向專念;是為淨土念佛,缺一不可!

念佛~自得安樂,令他安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淨土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當下的無量光壽

凡夫眾生信願持名,相應於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壽?
佛號一起,放下對有為生滅的掛碍,超越無常色身(老病死)的限制;
當下相應於淨土的無量壽[智慧]~
喚起心中的佛陀~
用佛陀的眼觀世間.
用佛陀的耳聞世間.
用佛陀的足行世間.
用佛陀的心待世間~
如此,即相應於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慈悲]
年歲增長,慈悲、智慧增長,日日好日~
此可謂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自覺.覺他]~不虛此行矣!

《佛說無量壽經》:「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11]有佛光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12]尺,或[13]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14]照一佛剎。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15]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踊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16]勤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17]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18]知。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咸共歎譽,亦復如是。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為諸菩薩、聲聞[19]大眾所共歎譽稱其功德;至其然後得佛道時,普為十方諸佛菩薩歎其光明亦如今也。」
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20]不能盡。」
佛語阿難:「[21]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寧知乎?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禪思一心,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22]劫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聲聞、菩薩、天、人之眾,壽命長短亦復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又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CBETA, T12, no. 360, p. 270, a23-b24)
[11]〔有佛光〕-【宋】【元】【明】。[12]尺=亦【宋】【元】。[13]〔照〕-【宋】【元】【明】。[14]照一佛剎=照於一佛剎土【流布本】。[15]炎王光=光炎王【宋】【元】。[16]勤=極【明】。[17]曜=耀【流布本】*。[18]知=焉【宋】【元】【明】【流布本】。[19]大=之【宋】【元】【明】。[20]不=未【宋】【元】【明】【流布本】。[21](又)+無【宋】【元】【明】【流布本】。[22]劫=之【宋】【元】【明】【流布本】。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在哪裡都一樣

出走,是為了~有一天,在哪裡都一樣。

沒有高潮起伏,盡是深刻而絹永~憶起了您曾說過的:靜水.流深
此行;找靜、尋深,而已~休息了。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夜談.朝解

一句夜還長...
又,什麼是債?
又,什麼該補?
又,待何時,真逍遙;
又,待何時,得自在?
因緣,聚.還散;
歲月,去.無回。
生與滅,妄想分別;
放下.無生(聲)也無息。
突然,記起了年少時的《人子》:「明還日月,暗還虛空,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當年,只覺得美;今朝,略解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