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1998年5月9日 星期六

淨苑佛綱試講-十二因緣

.序幕

是因為對於生與死的種種不解,令我生起了想要認識十二因緣的念頭,常常有個問號在我心裡頭打轉,到底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那些死去的人.死去的狗...又到哪兒去了?在未學佛之前,總是毫無頭緒地在找,在找那所謂生命的源頭與盡頭,在百思不得其解後,甚至一度強迫自己相信,這一切都是神所創造的;終於有機會接觸到佛教,記得第一次來到淨苑,是在大一升大二那一年的暑假,在暑假修學會後,搭一位居士的車回台北,車上有慧慕師和慧謹師,他們問我:聽懂老和尚說的嗎?當時我回答:師父常提到~緣起.性空.無我。其實對我而言,這只能說是六個字的組合.三個新的名詞;之後,偶爾會到淨苑,對於佛法也有多一點的認識;的確,依著佛法生活,能夠使我大部份的時候,都處在心安的狀態;但是,不免仍有煩惱的生起,像:生病的時候、假期快結束又要一個人回學校的時候、考試考壞了...等等,雖然,可以清楚地告訴自己:所有苦迫的來源,只因身、口、意造作而起,而這些造作又因無明所引發,他們就像一個圓,惑、業.、苦輪迴不已....一天的生活總由不只一次的惑業苦累積而成,而生命正是由一天又一天的累積形成;因此十二因緣就像一個大圓,將生死包含在裡頭。

.略釋十二因緣-流轉門

現在開始對十二因緣-無明...名色.六入.......老死,作一個大概的介紹,之前有說它是一個圓,既然是圓就沒有一個固定的起點或終點;那麼,我想就從比較熟悉的愛開始作解釋:

,在佛綱本中提到有愛己身.愛所需;愛己身,是很容易了解體會的,在一群人的合照裏總不免想先看看我在哪裡,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當然不只如此,一般人愛漂亮的心理,或者當我靜坐時,時間長了挨不住腿痛,就開始盤算要鬆腿...等等,這些對於這個身體,不論肉體或者外貌的喜愛保護,都可說是愛己身吧!接下來是愛所需,顧名思義,就是對於所需的人事物有所貪愛,希望能夠一直擁有好的它,而對於不好的或討厭的就希望遠離;比方說:現在我有一輛車子,不免就希望它一直好好的,不希望它壞掉,如果有一天它故障了,難免就會生起煩惱。到此,對於十二因緣中的愛支作了簡單的介紹;接下來是因為愛增上所生的,也就是由愛的情感轉為求取的心理作用;取,承接上面的例子,車子壞了,那就得搭公車上學,從窗子望外看,有一輛很好的車子和公車平行前進,也許就會對這輛車子產生喜愛,接著就是希望得到,這就是由愛轉為取的心理。會起愛取的心理,那是因為執著於自我和所需的實存,以為己身和所需都是那麼固定.完整...至少大部分的時候是這麼希望的,就像許多人總希望自己一直是健康漂亮,所有美好的一切能夠永遠如此,忘卻了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的自然軌則,而對逝去的種種憂傷煩惱,這樣不能不說是一種無明吧;因此,愛取可以歸為惑業苦中的。再來是因愛取而,這個有,不只是因愛取而造業的業,而是指為滿足愛取心理,造善惡業能牽生未來世三有果所以稱作有;三有指的是-欲有.色有.無色有,也就是三界的生命體,但這裡所指的有,又不是現實生命存在的有;那麼是什麼呢?是指能起後世生命的業力,即是未來生命的潛在。於是有了,那有生當然就會有老死;要注意的是擺在十二因緣中的生.老死指的並不只是這一期生命的生與老死,而是包括了未來;因此,如果愛取有是惑與業是現在因,那麼生.老死就是苦是未來果。所以,如果能夠不再造因就能不再受果報,這部份留到後面再介紹;現在,假設我就是那麼愚癡不斷起惑.造業.受果報,下一期生命就要開始了:首先提到無明,也就是過去世的一切煩惱,可以說是過去累世愛取習氣的累積,因此也是屬於,牽引出,即是十二因緣中的支,指的是過去世所造種種諸業,這些業,也許有善.有惡.有身造.口造.意造;不過,它們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即是不出三界所繫,不出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就是免不了輪迴;說到這裡,無明是過去世的一切煩惱.是惑,行是過去世所造種種諸業.是業,無明與行是過去因就牽引出現在果,再來就介紹十二因緣中,識到受五支,在佛綱本中提出有三種:

.種子心識作行以後,受生以前的所有心識,為業煩惱薰發故,能生後果;也就是因過去的無明所造不論身口意業在心中留下的痕跡,如果再經過煩惱.造業就會產生未來果,就像一粒種子種在土裏,經過澆水施肥就會長出植物來,所以稱作種子心識,當識指的是種子心識時,仍是屬於過去的;

.求生心識在於中陰,能起求生;這裡指的中陰可以是我們比較常聽到的中陰身,也就是業力中陰,在希求尋查次世當生之處的心識,也可以指自然中陰,也就是這一世生到死的歷程,就像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坐在這裡卻想著等一下離開要去做什麼的念頭,這也可說是一種求生心識;還有所謂的臨終痛苦中陰.法性光明中陰,這部份我並沒有更深的認識;

.受生心識受生之時最初一念染污之心;現在,受生了,進駐母親的子宮裏,形成一個胚胎,那個看得見的胞胎也就是名色中的,而是什麼呢?是指胎中的心念,剛才有提到的受生心識;接下來胞胎漸漸成長,具足眼.....意六根,即是六入,之所以稱為六入,是因為六根能入六塵,也就是,六根接觸六塵;接觸了之後就產生,對可意觸生喜樂受.對不可意觸生苦憂受.非可意非不可意的就起捨受,也就是不苦不樂受;上個月,我大姊剛生了一個女兒(淳安:)),他不會因為給他穿得醜就不高興,也還不會說他想要什麼玩具,他只會因為肚子餓.或尿溼了難受就哭,但是隨著時間長大,他因為愛取而有的表現會越是增強;一個凡夫必定都是如此,受著往昔的習氣或者後天環境的薰習,就這麼墮落地不知不覺,甚至以為理所當然,而愛....老死...不斷地流轉;然而,我也確信,若是因緣具足,是會逢遇知識,依著佛陀的教導,找出一條免於生死流轉的路來;也就是下一部分要說的~十二因緣還滅。到這裡,大概地介紹了十二支,這樣順時針走永無休歇,即是流轉門;但要能了脫生死,可不是這麼一直轉下去,越轉恐怕越糊塗吧;那麼,不轉了,為什麼不轉了?又怎樣才能不再轉呢?

.還滅門

接下來要說的十二因緣還滅和流轉門一樣是個圓,既然是個圓,又是沒有固定的起點與終點,只要其中一個點斷了,就不再接續,不再是個圓,也才能免去生死流轉,跳脫出輪迴的軌道;那麼我們就從這一期生命開始努力,為什麼要跳脫出生死輪迴?因為世間是苦的,或許有人要說:有時候也滿快樂的。記得高中時,每年都會有歌手到學校來義演宣導一些正確的人生觀,在高中那樣單調的生活中,一整個下午可以不用上課,就坐在禮堂裏看台上的人唱唱跳跳,是再輕鬆不過的娛樂了;但是,第二年,這樣的活動又來了,我又是坐在禮堂裏,卻再也無心看台上的表演,只是擔心散場的時間愈來愈接近了,看著那散去的人潮,我竟然想哭;從那時起,我開始懷疑,這就是所謂的快樂嗎?之後,有太多次的經驗告訴我,這樣的樂都是暫時的而已;但是,我並沒有找到方法去免除苦的再次生起,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掉進坑洞裏...;在這裡節錄一段《西藏生死書》中的短文:

1.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掉了進去。

我迷失了...我絕望了。

這不是我的錯,

費了好大的勁才爬了出來。

2.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假裝沒看到,

還是掉了進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

這不是我的錯。

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爬出來。

3.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兒,

但還是掉了進去...

這是一種習氣。

我的眼睛張開著,

我知道我在那兒。

這是我的錯。

我立刻爬了出來。

4.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繞道而過。

我走上另一條街。

~人生五章

我想,用這首詩裏的深洞來比喻生死的輪迴是再適切不過了,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不但沒有走上另一條街、沒有繞道而過,甚至沒有立刻爬了出來;卻只是一再地不能相信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否則今天就不會又是頂著凡夫俗子的皮肉來到這個世界;那麼要怎樣才能不再掉進深洞裏呢?要斬斷十二因緣的流轉吧!從哪裡下手呢?從這一期生命開始努力,就是這兒了~;因為我們都知道,假設用這一期生命來做實驗,從無明...名色.六入.觸之後會有受,都是無法拒絕的,就好像小孩不能拒絕長大.老了不能拒絕死亡一樣;但是這一期生命結束了之後可不可以拒絕再生?可以的,只要在受之後不再生起十二因緣中所指的愛,比方說:今天生病了去打針,在正常的情況下痛的感受是不能拒絕的,但可以不怨天尤人地接受生病.打針,不是嗎?在師父心經句解這本書中也有提到:愛即無明,由愛染而取,由愛取而受後有生,故愛名潤生無明。潤生,顧名思義,就像一粒種子種在土裏,沒有水的滋潤是不會再發芽再生種子的;愛就好像水一般,使得生命不得不繼續.繼續..;所以可以從愛著手;根據一開始對於愛支的介紹,有愛己身和愛所需;什麼是己身?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在看我的照片,他很直接地說:你以前比較好看。當時就在心裡頭起了一個疑問?到底以前的我是我,還是現在的我是我;我想,都是我,也都不是我;那麼還有所謂的己身嗎?這個身體一直在改變,肯定的是有一天會病會老.會死;它不過是一個殼;有一句話說得很有意思:旅客住進旅館之後,如果他們神智正常的話,他們會重新裝潢房間嗎?[不過在這裡也要注意一下,或許不必重新裝潢,但也不可以弄得亂七八糟.隨便破壞的。]再來提到愛所需,從小到大一直鍾情於同一件人或事或物,那是很少的,因為這顆心一直是生滅變易的狀態;況且那件人事物也不可能一直固定完整美好,因為所呈顯出來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哪有什麼固定不變的;因此,如果有人總是見異思遷.喜新厭舊,就一點也不需要訝異了。說到這兒,是該把那一顆愛染的心放下了,這個肉身老病死,所需的一切會變會壞,都是自然的法則;執著,只會帶來更多的煩惱。知道世間是苦,一切是無常無我後,對受就僅止於受,知道了,而不再愛染執取;那麼,愛滅了不再取.沒有有.生死滅已...這樣即是所謂的還滅。

.尾聲

最後,來談談我在對十二因緣有了大概簡單的認識後,究竟對於我在前言中提到對生命的疑惑有沒有得到一個解答?不算是找到完全的答案;不過,至少已有了肯定的方向,那便是我要走上另一條街;我相信輪迴,在坐諸位必定也是信的多;因此,偶爾我會這樣告訴自己:也許你曾是隻獅子.是條狗.當過醫生.行過乞.生在非洲.到過美國...那又如何?不論你創造過怎樣輝煌的歷史,今天依舊是淪落到這個五濁惡世來了;肯定的,有個地方我一直沒到過,那便是極樂世界,而那兒正是我希望走上的另一條街。而這樣的希望又和其他的人希望生活安定.豐衣足食,有什麼不同呢?它們必定是有所不同,只是我還不能清楚明白地認識,這也是我必須繼續努力的;說到這兒,幾乎是我從大一開始接觸佛教到現在所有的心得了。阿彌陀佛

句句彌陀佛念念不生壞

無明趨我來死生免流轉

感謝一切因緣和合,促末學完成這一次的佛綱試講稿。87.05.09.

ps.預定五月三十日於淨苑試講。

87.05.31.台中家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