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l Bolte Taylor《奇蹟》天下遠見
Ch.17p.215尋求內心的平靜,達到涅槃
這次中風帶給我無價的禮物,我終於知道,內心深處的平靜只在一念之間。過得心平氣和,並不表示你的生活總是一帆順,但那表示你有能力在緊張紊亂的日常生活中,進入喜悅的心理狀態。
我知道,對許多人來說,我們的「思考腦」距離我們的「熱情心」好像有幾里路遠似的。有些人可以自在跨越這層距離;有些人則完全沉浸在絕望、憤怒與悽慘的情緒之中,單單是「平靜的心」這個想法,就令他們覺得格格不入、而且不可靠。
根據我失去左腦的經驗,我全心相信,內心的平靜是一種位在右腦的神經迴路。這個迴路不停的運轉,而且隨時準備讓我們進入。平靜的感覺只發生當下時刻,我們無法把這種感覺從過去帶來,或是投射到未來。要經歷內心的平靜,第一步就是要願意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地。
我們愈是能意識到內在平靜迴路何時運轉,就愈容易蓄意選擇逗留那個迴路裡。對有些人來說,要辨識內在平靜迴路何時運轉,非常費力,這是因為我們的心思讓其他念頭給分散了。這一點很合理,因為我們西方社會一向比推崇奬賞「做事的」左腦,勝過「存在的」右腦。
因此,你如果覺得評估右腦迴路的意識很困難,那麼很可能是因為你把從小到大被教導的事情學得太好了。恭喜你的細胞能够成功學習,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正如我的好友竇明苟(Kat Domingo)博士說過的「開悟(enlightenment)不是一段學習的過程,而是一段不學習的過程。」
既然我們的左右半腦會合作創造出一個「以片段時刻為基礎」的現實知覺,我們等於是隨時都在鍛鍊右腦。在你與當下連結時,有一種微妙的感覺(以及生理反應)貫穿體內,一旦你學會辨識它,你就能訓練自己按照你的意志,重新啟動那個迴路。
在此,我要與各位分享幾種方法,能够提醒我回歸此時此地,回歸平靜右腦的意識與性格。
天人合一,默想當下(觀照)
想感受內在的平靜時,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記得自己是一個更大的架構中的一部分——這個架構就是一道永恒的能量與分子流,是我無法抽離的。知道自己是宇宙流裡的一部分,讓我感覺到一股自然而生的安全感,而世間的生活就像天堂一般。
想想看,如果我和宏觀的宇宙密不可分,天人合一,又怎麼可能自覺脆弱呢?我的左腦把自己想成一個可能會失去生命的脆弱、獨立個體。我的右腦卻明白,生命存的精華是永生的。
雖然我可能失去一些細胞,可能失去感知三維空間世界的能力,可是我的能量將只不過是——被吸回到那極樂世界的寧靜海。知道這一點,讓我滿心感激我在此地所擁有的時間,也讓我熱忱的協助我全身的細胞謀求福祉,是它們構成了我全部的生命。
為了要回到當下時刻,我們一定要有意識的放慢心思。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你得下定決心不要急。你的左腦可能很急、在想東西、在審慎思考、並且忙著分析,但是你的右腦卻是非常的溫柔平和。
此刻,你除了在讀這本《奇蹟》之外,還在做什麼?除了閱讀之外,你是否還在運轉其他的認知迴路?你是不是有在看時鐘,或是身處於忙碌的場所中?
先去察覺你心裡有哪些不相干的思緒,然後謝謝它們的服務,請它們暫時沉默一下。我們並不是要趕走它們走,只是按下暫停鍵幾分鐘而已。儘管放心,這些思緒哪兒都不必去。等你準備好要重新與你的說故事高手會合時,它就會馬上跳出來工作。
嚴格說來,當我們停留在認知思緒裡,而且某些心智迴路也在運轉時,我們就不能算是活在當下。我們仍然在想一些已經發生過的事,或是想一些還沒發生的事,雖說我們的身體是處在此時此地,但是我們的心思卻在別的地方。且讓你的意識從這些令你分心的思緒中轉移出去,以便把自己拉回來經歷當下時刻。
如果可以,不妨想一想你的呼吸。既然你正在讀這本書,你很可能坐得舒舒服服的。現在請你深深吸一口氣。儘管吸。把空氣吸入胸腔,注視肚皮的起伏。你的體內發生了什麼事?覺得很舒服嗎?你的肚子感覺平靜,還是反胃?你餓了嗎?你的膀胱很漲嗎?你覺得口乾嗎?你的細胞覺得疲倦,還是神采采奕奕呢?你的脖子感覺如何?
暫時放下所有事,心無旁騖的去觀察自己的生命。
你現在坐在哪兒?光線如何?你對於自己所坐的地方感受如何?現在再深深吸一口氣,然後再一口。放鬆身體,放鬆你的下巴和那皺著的眉頭。慶祝一下你正活得好端端的這件事實。且讓那股慶幸與感覺充滿你的意識。
品味食物,體驗生理反應
為了幫自己找到途逕返回平靜的右腦,我觀察自己的身體如何將資訊整合成系統,然後善用那些現成的迴路。我發覺,注意那些流入我體內的感官資訊,它們是非常有用的工具。然而,我不只是把焦點放在感官資訊上,我也蓄意逗留在這些感官迴路的基礎生理反應中。我不斷自問,在這兒做這件事的感覺如何?
吃、喝、感覺愉悅,都是發生在當下的事情。我們的嘴具有各式各樣的感官接受器,讓我們不只有能力品嚐各式美味,也有能力感知各種獨特的質地與溫度。
試著更仔細留意這些食物的不同滋味。注意不同食物的質感,以及它們在你口中的感覺。哪些食物被你列為有趣的食物?原因是什麼?
例如,我就很喜歡用餐具撥弄西米露布丁裡,那些一粒一粒的小球球。不過,我覺得最好玩的,是把半冷凍豌豆的豆仁給榨出來,或是用舌頭與牙齒來壓捲馬鈴薯泥!
我明白,這些可能都是你們從小就被母親糾正的餐桌行為,但我想,如果是私下在自個兒家中,應該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你在把玩食物的同時,實在很難一頭栽進讓人緊張的思緒裡!
進食除了對我們的身體有貢獻之外,很重要的是,我們也應考量食物對我們身心所造成的生理衝擊。除了傳統所重視的營養價值,各位不妨留意各種不同食物會為身體帶來什麼感覺。
每次我在攝取了糖和咖啡因後,幾分鐘內就會覺得噁心。我不喜歡那種感覺,所以我會盡量避免。吃下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像是牛奶、香焦和火雞),會提升我腦中血清張力素(一種神經傳遞物質)的含量,讓我感覺很歡愉。因此當我想要專心,想要平靜下來時,我會刻意選擇這類食物。
一般說來,碳水化合物會馬上轉變成糖,讓我覺得身體昏昏欲睡,腦袋抽筋。此外,我也不喜歡碳水化合物突然升高我體內糖分(及胰島素)反應的方式,讓我有一種饑餓的感覺。我喜歡蛋白質幫我充電的方式,它們提高我的能量,卻不會刺激我情緒,讓情緒忽高忽低。
你們對這些食物可能有不同的反應,那些都沒有關係。均衡的飲食當然很重要,但是關心自己如何燃燒能量,以及食物如何影響自己體內的感覺,應該是最優先的考量。
善用嗅覺
任何人想要改變情緒(不論是變好或變壞),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透過鼻孔的刺激。
如果你的鼻子特別敏感,現實生活對你來說,有可能會很難熬。但是善用鼻子的特性把自己帶回當下時刻,卻是很容易做到的。
點燃一根香氛蠟燭,讓玫瑰或是杏仁香味幫你超越煩憂。當香氣飄過你身邊,請留在那個認知迴路裡,花一點珍貴的時光來辨識這個氣味。然後幫氣味打個分數,從一到十,看它有多討喜或是討厭。別忘了,還要去感受這種氣味所造成的生理反應。讓它們把你帶回此時此地。
即使你現在的聞嗅能力有問題,但我真心相信,除非你在這方面的迴路已永久受損,一旦你蓄意留心周圍的氣味時,等於是送出訊息給大腦,告知你很看重這層連繫。如果你這樣做,你的嗅覺敏感度很可能會愈來愈強。
如果你想改善嗅覺,多花一點時間去聞不同的氣味,然後告訴你的細胞!讓它們知道,你希望它們的能力可以改進。
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像是多花一點時間有意識的思考自己正在聞什麼味道,而且也願意將心思集中在聞嗅這個動作上,那麼這方面的神經連繫將會強化,而且可能愈來愈強。
運用雙眼
至於視覺,基本上你可以有兩種方式來運用雙眼。
現在請你暫停片刻,看一看面前的景象。你看到了什麼?
你的右腦著重在大的圖像,看到的是畫面裡每個物件之間的關聯。右腦注意整體,沒有把焦點放在任何細節上。而你的左腦則是立刻把焦點擺在某個物件的輪廓上,並描述畫面裡的某些特定物件。
當我站在山頂,讓眼睛舒緩一下,我的右腦看到的是開闊壯麗的景致。我感覺,眼前壯闊的景色就在我體內深處,而這個世界的美麗,令我自覺渺小。無論何時,只要想起這幅畫面,或是它所激起的感覺,我就能清楚記起這一刻。
我的左腦就完全不同了。它很想要我注意特定的樹木、天空的顏色以及分析特定的鳥鳴聲。它會幫雲朵分類、描繪出樹線,並記錄下當時的氣溫。
傾聽萬籟
現在,請暫時放下這本書。閉上眼睛,試著辨識三種你聽到的聲音。親自試試看吧。將心情放鬆,將知覺擴大。你聽到了什麼?仔細聽,而且要聽得遠。
就像我此刻正坐在洛磯山音樂中心的一棟木屋裡,該中心位於科羅拉多州洛磯山脈附近的艾斯特公園小鎮上。我耳朵可以聽到溪水潺潺流過窗口的右邊。當我凝神細聽遠方的聲音,我聽到片片段段的古典音樂聲,那是孩子們在練習樂器。當我把聽力焦點擺在身旁,我聽到了電暖器的嘶嘶聲,那是它在小木屋裡供應我暖氣,所發出的聲音。
傾聽你喜愛的音樂,不要以認知心加以分析或評論,也是另一種把自己帶回此時此刻的好辦法。
且讓聲音感動你,不只是在感情上,也在生理上。讓身體隨著旋律搖晃或是舞動,放下你的矜持,讓身體隨著音樂流轉。
當然,寂靜無聲也同樣美麗。我就很喜歡把頭裡在浴缸裡,為自己創造一個無聲的空間。
當我的身體發出聲音時,我也喜歡把注意力集中身上,並讚美我細胞正在做的努。
我發現,我的心思很容易被太多聽力刺激所分散,所以我常常戴著耳塞工作或旅行。我相信那樣做,能避免讓我的腦袋負荷過量的刺激,而且耳塞真的在很多場合拯救了我。
體會觸感
我們身上最大、也最多元的感官是皮膚。就像我們的腦袋能運轉各種迴路,這些迴路會思考、感受情緒或是涉及特定的複合生理反應,我們的皮膚上布滿了各種能感應特定刺激的受體。
和我們身上其他的感官一樣,我們每個人對於輕觸、按壓、冷熱、振動以及疼痛,敏感的程度都不相同。有些人適應得比其他人快。
雖然大部分的人在穿上衣服後,都不會花太多時間去思考身上的衣物,但有些人在這方面卻很敏感,心裡始終想著這些衣物的質感與重量。我很感謝我細胞通常能夠很快的適應外來刺激。想想看,要是我們的細胞沒有這種能力的話,會占用我們多少的心思啊。
各位如果願意的話,請再配合我一次,暫時放下手上這本書。這一次,請閉上眼睛,思考你此刻所偵測到的——來自皮膚的刺激。
現在的氣溫如何?你的衣服是什麼樣的材質,柔軟或硬挺,輕盈或沉重?有什麼東西頂著你嗎?可能是你的寵物,或是抱枕?請用片刻的時間,只想到你的皮膚。你能感覺到手腕上的錶,或是鼻樑上的眼鏡嗎?或是你的頭髮有沒有披到肩上呢?
從治療的角度看,可能再也沒有比肢體碰觸更親密的方式了,不論碰觸對象是另外一個人、是一隻毛茸茸的朋友,甚至是家裡的盆栽。撫觸以及受撫觸,所帶來的生理效益都是無價的。
單單是沖個澡,體會水花濺在身上的感受,就是把自己帶回當下時刻的好辦法。洗個澡或是到泳池玩玩水,感受水花施加在皮膚上的壓力,就是絕佳的輕度壓力與溫度刺激。
讓這些形式的活動,把你帶回此時此地吧。訓練自己更仔細留意體內受刺激產生的不同迴路。這樣做,可以鼓勵這些迴路發揮功能。
身體深處的訊息也非常重要,原因有好幾個。不只是因為這些訊息能幫你放鬆肌肉,也因為它們能增加你細胞環境裡的液體流動。你的身體內部世界,關係到你的細胞如獲取養分以及清除廢料。任何能够增加細胞生活水準的刺激,我都全心贊成。
利用接觸把自己帶回當下的方法中,我最喜歡的一種是透過雨滴。走在雨裡是一種多維經驗,可以深深的感動我。水滴濺落在我的臉上,可以馬上將我轉移到右腦的美麗與純真裡,因為我會覺得受一股深深的純淨所包圍。
另外,當我感覺陽光的溫暖照上臉龐,或是微風吻上我的臉頰,也都能讓我與內心感覺天人合一的那個分直接相連。我酷愛站在海邊,張開雙臂,想像在微風裡飛翔的感覺。
藉由記取這些氣味、聲音、滋味,以及內在深處的感覺,我可以讓自己在瞬間重回涅槃。
我們愈專注於事物的模樣、聲音、味道、氣息、在我們肌膚上的觸感,以及我們體內對它們的生理感覺,會讓我們的腦比較容易重建任何的當下。用一幅鮮活的想像場景,取代我們不想要的思想模式,能幫助我們將意識轉移回內心深處的平靜之中。
然而,利用感官來重建經驗固然很好,但我相信重建經驗的真正影響,在於我們有能力記取那些經驗的生理反應所帶給我們的感覺。
信任右腦的感知
要我結束「利用感官刺激將我們帶回當下時刻」這部分,而不提能量動力和直覺,是不可能的。
你如果是右腦很敏銳的人,我敢說你一定很了解我在說什麼。但在同時,我也知道有許多人在左腦無法聞到、嘗到、聽到、看到或碰觸到某件事物時,免不了會懷疑該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我們的右腦能夠偵測到超越左腦極限的能量,是因為它本來就設計成這個樣子。我希望,一旦各位更了解,左右半腦在合作創造出單一認知現實時,所採用的方式具有哪些基本差異之後,對於能量動力與直覺這類事物,會覺得比較自在一些。
請記得我們是一種能量生物,天生設計來感知並轉換能量。這個認識,或許有助於讓你更加意識到自己的能量動力與直覺。在剛剛走進一個房間時,你能否感覺到房裡的氣氛?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你在前一分鐘還很滿足,但是下一分鐘卻充滿了恐懼?那是我們的右腦給設計成——能夠感知並解碼我們直覺感受到的能量動力。
中風後,我幾乎是完全靠著注意人、地、事給我的能量感覺,來指引我生命方向。然而,為了要聆聽右腦的直覺智慧,我必須有意識的把左腦放慢,使我不是只帶著那個饒舌的說故事高手。我出於直覺的,不去質疑為何自己會受某些人與情境所吸引,但卻想避開另外一些人與情境。
我只是傾聽身體的聲音,並默默信任我的直覺。
同時,我的右腦完全尊崇因果現象。在萬物皆能影響萬物的能量世界裡,我如果不在意我的右腦見解,似乎太天真了。
譬如說,如果我在射箭,我的焦點不會只放在靶心,我也要追蹤從箭頭到靶心之間這段距離。我會預想我的肌肉在拉弓時所使出的完美力道,然後把心思集中在過程的流暢性,而非成最終結果上頭。我發現,當我把自己的知覺擴張,並想像這個經驗時,我的準頭會隨之增加。
你在運動時,有權力選擇以你想要的方式,來認知你與目標間的關係。你可以把自己與目標看成是分離的狀態——像是你在A點,目標在Z點;或者你可以把自己視為與其間所有分子、原子皆為一體。
我們的右腦能感知大圖像,知道我們周遭、我們本身、我們之間以及我們體內的所有事物,都是由交織成宇宙錦繡圖的能量粒子所組成的。既然所有事物都環環相扣,那麼「我周遭以及我體內的原子空間」與「你周遭以及你體內的原子空間」之間都有一層親密的關係——不論你我身在何處。
就能量層次而言,如果我想到你,朝你送出善意的振動、讓光照亮你、或是為你祈禱,那麼我等於是有意識的將我的能量,附帶治療的意圖,送去給你。如果我在心裡念著你,或是把我的手放在你的傷處,那麼我等於是蓄意導引本身的能量去幫助你痊癒。
隨便舉幾個例子,像是靈療、風水、針灸以及祈禱等,為什麼會奏效,目前還是醫學上的謎。最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左腦和科學都還沒有辦法追上我們已知的右腦功能。然而,我相信,我們的右腦對它們如何直覺的去感知與詮釋能量動力,其實再清楚不過了。
把繃緊的肌肉放鬆
談完了感官系統,接下來,我們要談論如何利用運動(輸出)系統的技巧,將我們的認知帶到此時此地。
將你通常繃得很緊的肌肉給放鬆,有助於讓你釋出禁錮的能量,讓你感覺比較舒暢。像我就經常檢查額頭是不是繃得很緊,如果晚上睡不著覺,我就會蓄意放鬆下巴,準備馬上昏睡過去。
思考自己的肌肉正在做什麼,是能夠把心帶回當下的好辦法。有系統的繃緊並放鬆身上的肌肉,也可能有助於讓你回到此時此地。
很多人利用運動來轉移自己的心思。像是瑜珈、費登克萊斯療法、太極拳,都是很好的工具,有助於身心的放鬆以及成長。非競賽性的運動也是個好辦法,能帶你離開左腦,回到身體上。漫步大自然、唱歌、創作、彈奏樂器或是在藝術理忘我,都能輕易將你的觀點轉回到眼前這個時刻。
讓煩憂退出我心
還有一條途徑,也可以讓心思焦點從左腦認知心智的激烈迴路轉移開,那就是蓄意利用自己的聲音,來打斷讓我們覺得不舒服或是分心的思想模式迴路。
我發覺,利用像是真言梵唱(mamtra)的反覆發聲模式非常有用——mamtra的意思原是「心思的安息地」。藉由深呼吸,並重複的說:「此刻,我要的是我的喜悅;」或是:「此刻,我很完美、完整而且美麗;」或是:「我是一個純真、和平的宇宙之子;」我就能回到右腦意識中。
傾聽一段聖經經文的禱讀,將我們引入充滿感情與生理反應的思想模式,是另一個絕妙方法,能夠把我的心思轉移開,讓我遠離我不想要的迴路。祈禱也是一個好辦法,藉此我們蓄意拿想要的思想模式,去替代不想要的思想模式,然後有意識的引導心思跳脫像松鼠籠轉個不停的反覆吟誦,讓我們進入更安詳的境地。
我真是太喜愛頌缽的聲調了。有一種由天然水晶做成的精緻大水晶缽,敲擊這些大缽所產生的共振是如此有力,我感覺這振動可以穿透我的骨頭。當頌缽的聲音響起,我的煩憂全都不是對手,紛紛退出我心。
發揚右腦的同情心
此外,我每天還會抽好幾次天使卡,來幫助我把心思集中在我認為重要的事情上。原本的天使卡是一組組各種大小的卡片,每張卡上都寫了字。
每天早晨,我照例會邀請一名天使進入我的生活,並抽一張卡。然後這一整天,我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住特定的天使身上。要是我覺得壓力很大,或是有一通重要的電話要打,我通常會再邀請另一位天使來幫我轉移心思。我總是祈求,讓我以開放的心胸,接受這個宇宙即將帶給我的一切。
我利用天使卡,將自己帶回慷慨大方的精神狀態中,因為我真的非常喜歡心胸開放時所吸引來的東西。這些天使包括:熱忱、豐富、教育、透澈、正直、玩耍、自由、負責、利諧、優雅、以及誕生。我發現,抽天使卡是眾多簡單又有效的心思轉移工具之一,能夠讓我的心思遠離左腦的判斷。
如果要我為右腦選一個字眼,來形容它產生的作用,我會選同情。
我建議你們不妨自問,對你們來說,什麼叫做有同情心?在什麼樣的情境下,你會想要同情別人,以及同情心在你體內的感覺如何?
一般而言,大部分人最能同情他們眼中和自己同等的人。我們的自我優越感愈輕,就愈能以慷慨大方的態度對待他人。在我們心存同情時,我們會以愛、而非批判的角度,來考量他人的處境。於是,當我們看到流浪漢或是精神病患時,會以開放的心胸接近他們,而非害怕、厭惡、甚至加以攻擊。
請回想,上一次你對某人或某事展現真誠同情的時刻。當時你體內有何感覺?想要有同情心,必須帶著心胸開的意識,以及願意支持的心態,進入此時此地。
你可以選擇活得更快樂
如果要我選一個字眼來形容右腦核心給我的感覺,我會說是喜悅。
我能活著,我的右腦對這件事極為興奮!每當我想到,我既能一方面感到天人合一,另一方面也能保有自我認同,入世做出正面改變的時候,就不禁興起一股敬畏之情。
如果你失去了體驗喜悅的能力,儘管放心,那個迴路還是存在的。它只是讓比較焦慮或恐懼的迴路給抑制了。我多麼希望你們都能缷下情緒包袱,就像我一樣,返回與生俱來的喜悅狀態!
想停留在這種安詳狀態的祕訣是:對於所有會擾亂「活在當下時刻的運動感覺及感官體驗」的想法、憂慮及念頭的迴頭,你必須有意願去停止。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對平靜的渴望,必須強過我們與悽慘、自尊、或是不准出錯之間的連結。
我很喜歡那句俗話:「你想要活得正確,還是活得快樂?」
就我個人來說,我非常喜歡活在我體內所造成的感覺,因此我通常會選擇逗留在那個迴路裡。
我常想不通,如果這是可以選擇的,為何還會有人不選擇快樂呢?
我只能胡亂猜測,但我猜想很多人只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能夠選擇,因此沒有動用選擇權。
在中風前,我認為我只是腦袋的產物,完全不知道自己有權決定如何應對體內澎湃的情緒在智能的層次,我了解我能監督並轉移我的認知思維,但是我從未真正明白,自己也有權決定如何感知我的情緒。
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我的生化反應只有九十秒鐘的時間可以影響我。知道這一點後,對於我如何過活,影響真是太大了。
很多人沒有選擇快樂的另一個原因可能在於,當我們感覺到強烈的負面情緒,像是生氣、嫉妒或是沮喪,我們就會很積極的運作腦袋裡的複雜迴路,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強壯、很有力。這樣的處境似乎很常見。我認識一些人經常蓄意選擇生氣迴路,只為了有助於讓他們記起身為自己的感覺。
對我來說,慣常行使快樂迴路的容易程度,就像行使生氣迴路一樣。
事實上,從生物學的觀點,快樂是我們右腦的天然狀態。也因此,這個迴路是不停運轉的,而我也總是能夠隨時進入。反觀我生氣迴路並沒有一直在運轉,除非我感受到威脅,它才會啟動,然而等到生理反應通過我的自流之後,我又可以重拾歡樂了。
感恩,就能無所懼
講到底,我們所有的經歷,都是細胞及其迴路的產物。一旦你了解不同迴路在你體內的感覺,你就能選擇想要的處世態度。
就我個人來說,「害怕」及「焦慮」在我體內所造成的感覺,很令我厭惡。當這類情緒在我體內興起時,會令我非常不自在。由於我不喜歡這些情緒所引發的生理反應,我通常都不會逗留在這類迴路裡。
我最喜歡的關於「恐懼」的定義是「誤以為壞事會成真」。所以每當我記起「我所有的思想只不過是瞬間通過的生理反應」時,即便我那說故事高手發飆了,或是某些不好的情緒迴路被引發了,我都比較不為所動。同時,當我記起自己與天地本為一體,那麼恐懼的概念就變得虛脫無力了。
為了保護自己遠離那好鬥的怒火與恐懼的反應,我會注意,不要蓄意啟動或刺激那些迴路。為了要減輕恐懼及憤怒反應,我會特別選擇不要看恐怖片,也不要與容易啟動生氣迴路的人為伍。既然我喜歡愉快,我就多和那些希望我快樂的人相處吧!
就像我在前面提過的,身體上的疼痛是一種心理現象,是特別設計來讓我們的腦袋,警覺身體某部位組織受損了。很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了解,我們都有辦法一方面感覺身骿上的痛苦,但另一方面卻不用停留在受苦的情緒迴路中。
我常常會想到,小孩子生重病時,在這方面表現得有多麼勇敢。他們的父母可能會逗留在受苦及恐懼的情緒迴路中,但病童本身卻似乎很能適應自己的病況,而不會引發一些戲劇化的負面情緒。
經歷痛苦或許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的,但是要不要受苦,卻是一個知上的抉擇。當小孩生病時,對他們來說,父母的悲傷通常比自己的病痛還難應付。
而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所有病人身上。當你們去探視身體不佳的人,請務必小心你們所激發出的迴路。
死亡是我們所有人都必經的自然過程,我們只需要明白,左右腦深處(心裡的意識深處),一直蘊藏著永恆的平靜。
我發現,想把自己帶回那種寧靜優美的狀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透過感恩的行為。當我心裡只有感恩時,我的生命裡就只有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