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1996淨土深義 第五講 法藏法師

第五講 淨土法門的實修與檢非

這一講要離開理論進一步討論實修的總問題,上一講講了很多有關正、助行的事情,但那是就理論上來說的。在真正實修當中,會有種種雜音、種種說法來影響我們。有一些說法並不是淨土法門所要求的,它會增加修持的難度,或是會干擾實修。譬如說該深修的地方你修淺了,該用心的地方你沒有用心。或者不該用心和不大可能得到成就的地方你卻在那裡努力。所以我們要講淨土法門的實修與檢非。我們一定要瞭解,單就往生而說,哪一些該修?哪一些該深修?哪一些不該修?哪一些不大可能得成就?哪一些並不是重要的部分?這些問題應該分辨清楚,這就需要檢非。
下面講有關念佛的事情,也就是淨土法門的實修問題。
念佛這件事的理論可深可淺。最淺的道理就你對老阿婆說:阿彌陀佛對我們最最慈悲,不管是誰只要你相信、願意,念十聲佛號,就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現在跟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只要幾分鐘,就算教她念佛了。如果往深裡講,就象我這次準備了四個講次八個小時作理論上的表述。要你們出家人對淨土理論有個基本的建立,然後再聽怎樣念佛的問題,就會容易深入瞭解。

〈怎樣念佛?〉

從淨宗第九代祖師藕益大師開始,就有一個有名的念佛分判,有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以及持名念佛這四種念佛方法。往後的祖師大德都提倡持名念佛,淨土行者也一向修持名念佛,這是什麼道理?
(一)該怎樣持名?這是第一個問題。
(二)問題之二是大家都在持名念佛,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麼念不出所以然,要麼念的退心,要麼念的沒有往生,這樣的持名念佛有沒有問題?這不能打糊塗仗。
(三)問題之三是《阿彌陀經》講要念到一心不亂,可是十八願裡頭沒講念佛要念得很多,攝生三願都沒有講一心不亂。有人強調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個說法能不能相信?
舉凡這些問題都要我們認真去思考。

◎十八願講的乃至十念,是否就是《觀經》裡的臨終十念?

有人說有些人就等著臨終十念。注意!
《觀經》裡說臨終十念是下品往生的事。
十八願裡的乃至十念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後的十念,這兩者不是一回事。
印光大師也十分明確的這樣說過。十八願裡的乃至十念是泛指一切時,你至心信樂,那麼你十念乃至一念都能往生。那種至心信樂的心態是在平時就應準備好的,這和臨終十念不同,不要搞錯了。
你不能這樣想:既然十八願說乃至十念,《觀經》裡的下品生也說十念,好!我就為非作歹,等臨終時再十念求往生好了。這就錯了。《觀經》裡的臨終十念是指有一種人因緣很差,一輩子沒有聽聞佛法,沒有學佛,平時造惡業,臨終時惡障、地獄相現前,他恐怖害怕,一念懺悔求救,於是善知識現前,給他說法,教他念佛,這樣具足十念,就能下品下生。因為這在十八願所攝之中。
十八願是泛指一切時,當然也包括臨終時,但十八願不是專指臨終時。臨終時是指在下品下生的特殊情況下,也能往生,特顯它的方便。我們已經聽聞到佛法,有了學佛的因緣,所以不能等待臨終十念,而是平常就應修,讓自己至心信樂,求生極樂,永不退轉。這種修法要不要念佛呢?可以持名念佛,也可以修觀想念佛,甚至更深一點的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

就是體會中道了義的道理,體會大乘的真實義,也就是體會佛法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這叫實相念佛,也叫開悟。如果你能開悟,你念念都在佛法上,就象禪宗講的與釋迦老子一鼻孔出氣,也就是你的所念所想跟釋迦佛一樣,這就是實相念佛。

觀想念佛

可是你如果修不來實相念佛,你還可以修觀想念佛。觀想念佛不是持名念佛,可是也是念佛。怎麼修呢?要觀想彌陀佛的本願攝受,我的一切修行都在莊嚴極樂世界,我仰信十八願,我好樂十八願,堅固不移。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成就之時,他的十八願當然也一起成就。只要我真正的大喜充遍,我就能往生,我就得救了。你大喜充遍的結果,就為十八願攝受,佛就會來接引,這是觀想。
如果你不瞭解佛陀的修行,不瞭解佛陀的無上的智慧、無盡的慈悲與無限的方便,你怎麼會相信佛陀的本願呢?就象你跟人家做生意,別人給你一張幾百萬元的支票,如果你不瞭解對方的資產、經營、信用,你就不敢接受他這張支票。這種瞭解就是觀想。這種觀想需要一些智慧,就象我上一講講的需要經常聞思與體解彌陀本願,需要經常培育薰陶,這就叫觀想念佛。
所以日本真宗不強調整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念,你也不能說他們錯,因為他們經常是觀想念佛,不過他們不把這個叫觀想。
反過來,臺灣有一些修學真宗的,他們這樣嘲笑念佛的:你們只知道傻呼呼的念阿彌陀佛,你們都不知道彌陀佛的十八願,你們這麼傻呼呼的念,還不敢相信能往生。他們這樣說也就低估了持名念佛。十八願沒有說不能持名念佛,他們是不瞭解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

藕益大師說過這麼一句話:應該瞭解你這一念能念佛的心不假造作,當下清淨。而你所念的佛是萬德莊嚴,能念、所念清淨莊嚴。能念、所念相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持名念佛表面上看,既不是實相,也不是觀想,也不是觀像。然而你如果念得好,即是實相,也是觀想,也是觀像。
所以臺灣修淨土真宗十八願的人,他嘲笑別人持名念佛,是過度的執己非他,是不正確的。我的看法是十八願修法的確沒強調持名念佛,而是強調理解、承受彌陀本願,領納在心,然後相信彌陀佛能夠接引你。你能生起這樣的好樂之心沒錯,可是如果你一下子想不起來,或者你沒有能耐去想呢?那沒有關係,你可以持名念佛呀!在持名念佛當中,慢慢心裡清淨之後,你就會與佛的功德冥合,佛的萬德莊嚴就能夠洗滌你的心,薰陶你的心。熏久了你自然會心開意解,你就能相信彌陀佛的願力了。
因為你聽了這次講課,在你心中已經種下了十八願的因緣種子,如果你不能領受,是由於你的業障、習氣,還有你的我執種種。那麼你念佛時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嘛!這是元代中峰明本國師在《三時繫念》裡面的句子。你就是因為濁水不清,所以對十八願不敢領受,這沒有關係,你不一定要像日本真宗那樣一天到晚的聽聞,那樣可能會越聽越糊塗。你可以持名念佛呀!回到中國傳統的修法不會錯。中國祖師說過:但得持名,必得心開意解,近者開智慧,遠者絕對往生。因此我常常說,念佛能開悟,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如果你不聽聞十八願的意義,就會有行無解,不能以解導行,行產生的效果就比較有限。就是說你雖然念佛,但是你不懂得十八願的攝受,你就只知道念佛求一心不亂。反之,你懂得了十八願的意義而持名念佛,就不完全是求一心不亂了。其實達不到一心不亂,乃至散亂心念佛,你冥冥中聞佛名號,就具有無邊的功德,就會冥冥中洗滌你的妄想、穢垢的心。你就會跟十八願相應了。這就是由解起行,由行入導,解行相應。
反過來說,如果你不懂得十八願的道理,你念佛就只有一個目的,求一心不亂,你會擔心憂疑。即使你一心不亂了,可能只是相似一心,容易退失,甚至你會起妄想,為什麼?因為你還有其它錯誤的知見,在你的定心中發生作用,結果你會未證言證,未得言得,你還沒有證得一心不亂,你說已經證得。這就不對了嘛!
所以古來大德對淨土法門有那麼多的注解,如果淨土宗不需要理解,但持佛名,就能攝受一切人的話,祖師就不需要去做那麼多的解釋了。我們承認有一部份人過去有善根,他能夠一句佛號念到底,會自然的開智慧,即使不懂得十八願,也自信能往生,這是一種他力跟自力的冥合作用。但是你如果沒有那種根器,就不妨多聽一些彌陀本願的道理。再去專心念佛,這樣就能夠除自力之外,再加上仰仗他力,確定往生。這就是特異方便。善導大師所說的,一向專念,持佛名號,仰仗彌陀悲願接引。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種情形是可能你依照二十願去修。你平常也在念佛,不過你老覺得念不到一心不亂,沒有效果,遇到某些情況,就起大嗔恨心和煩惱,接著你會產生懷疑和退心。或許你在念佛時,把念佛當作消除煩惱的方法,當然念佛能夠消解當前煩惱,但也不是象剪刀一樣,馬上可以把煩惱統統剪下來扔到垃圾箱去,這需要有一個慢慢熏習的過程。
彌陀聖號有無量的功德利益。可是你要有那個心去領受,要有那個胃去消化呀!
四十八願裡頭一共有十二條願文都在說聖號功德。

◎下面重點講解一下第四十五跟第四十七願。

第四十五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四十五願是說十方菩薩聽聞我的名號,就能得普等三昧。常見一切如來,聽如來說法。如果不是這樣,我不成佛。
你看,只要聽到彌陀聖號,就能見到十方如來,聽他們說法。聽如來說法,很容易證得初果乃至四果。聽我講經,你們會打瞌睡。聽佛講法,保證沒有冷場,然後呢,一不小心就發現能穿牆而過,證得初果了。見佛說法如順水揚帆,成就很快,聽《阿含經》都是這樣,何況是大乘經典。更何況還不是見一佛、二佛,或者九佛、十佛,而是見一切諸佛。所以你們要問我為什麼要求往生?很簡單,到了極樂世界,早上起來,刹那間就可以到十方供養諸佛,聽諸佛說法,回到悟光精舍,大家還沒有上早殿,速度多麼快!為什麼求往生,早成菩提嘛!誰說要你去那裡執著黃金鋪地的?
有人問娑婆世界當下如幻如化,這不是捨近求遠嗎?誰叫你捨近求遠?極樂世界最近,娑婆世界最遠,懂不懂啊?你在娑婆世界不要說見釋迦佛,要見我法藏都不容易。可是你到了極樂世界,這十方諸佛就看不完了,誰還想看我的臉啊?你看到十方諸佛還會起貪、嗔、癡嗎?當然在那裡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你自然入其室而聞其香。在那裡見佛聞法悟無生,最慢的是十二大劫,而這裡舍利弗在久遠點塵劫前,就跟十六王子釋迦佛修學,今天還不過是阿羅漢。你說哪個快?你說那是捨近求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不瞭解淨土,老是用凡夫的知見來思維佛法。
第四十七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十方菩薩只要聽到彌陀佛的名號,即刻得到不退轉,可是看看自己聽到聖號,根本不想念,還能說不退轉嗎?所以弄了半天,是我們自己不瞭解聖號的功德和大乘的真實義,才會聽了聖號沒有效果,念佛念得流口水睡了。為什麼?因為你不知道彌陀聖號重於泰山的意義,老是用念佛來壓煩惱。譬如有一條狗在外面亂叫,你是拿一盆水沖一沖,或者罵幾聲把它趕走呢?還是把家中保險櫃裡的一顆特大的金剛鑽丟下去趕狗呢?當然你不會笨到拿金剛鑽打狗,一樣道理,這句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聖號是讓你們體會大乘心的,不是讓你壓煩惱的。壓不住還埋怨念佛無效,這不是顛倒嗎?
有人問怎樣在工作當中也能夠專心念佛?我要告訴你,平時你就要瞭解阿彌陀佛莊嚴一切,也莊嚴你的心。那麼你的工作也在莊嚴道場,當然也莊嚴你的心。所以你專心做的和彌陀佛一個樣,你每做一件事情,都作這樣想,我在莊嚴極樂世界,這不就是念佛了嗎?你何必在那裡只管念佛,人家叫你擦窗戶,你還發愣呢?這樣你佛也念不好,做事也做不來。
當你瞭解淨土的根本義和大乘的極致清淨義,用這樣的心去做一切事,在做之前的一刹那,有一個念頭,我願意求生極樂世界,我願意以此功德回嚮往生極樂世界,我相信彌陀佛十八願攝受我,我已經決定往生,並且願將此做事功德來報佛恩。然後你以一顆報佛恩的心來工作,煮飯、掃地、擦窗戶……那不就是念念念佛了嗎?為什麼要把這個工作當作麻煩呢?
如果念佛時起了煩惱,你可以這樣想:我已經能夠往生了,還有什麼好煩惱的?要是你覺得這個煩惱還是放不下,那你就這樣想:我有煩惱,所以我更應該念佛,因為是我平常念佛念不好,所以要多慚愧呀!你這麼一想,當下那一念心不就是在念佛了嗎?所以有很多念佛的方法,只要你懂得前四堂課的道理,你就可以在工作中念念念佛。
有時候起了散亂心,乃至你要觀想也想不起來,這時中國傳統的持名念佛就有用了。那時你心中默念聖號,念佛數數,都可以拿來用,然後再把心思拉回到彌陀佛身上來。
當你要跟人家吵架,嗔恨心要往外冒的時候,你就深呼吸一口氣,然後想:唉歎!我已經被阿彌陀佛慈悲攝受了,還吵什麼架呀!我真笨。再接著念佛。或者馬上離開現場,轉過身再念阿彌陀佛。或者也可以這樣想:我跟他現前的惡緣,讓他罵我而消除吧!阿彌陀佛已經攝受我了,我一切都滿足了。然後念佛念下去。
總之,有很多善巧方便的方法讓你的煩惱和嗔怒心消解。如果外境讓你反應的第一念是我好倒楣哦這一類想法,這時你就已經忘記了阿彌陀佛,你就不要再問我念佛怎樣一心不亂!你把阿彌陀佛擱在一邊了嘛!所以你應該在平時舉手投足、起心動念之間去培養時刻思維阿彌陀佛。平常就要時刻觀想,或者以持名來輔助。你不能只是以持名來壓煩惱,不能只是拿著佛號要清淨,就象拿鑽石來打狗,那是很蠢的。你必須要理解你是誰?阿彌陀佛是怎麼樣的?極樂世界又是怎麼樣的?你理解得越深,你的觀想念佛和持名念佛的效果就越好。
彰顯聖號功德利益的本願一共有十二條,占了四十八願的四分之一。

◎佛說《無量壽經》:(有關彌陀「聖號」的功德,共有十二願)

第十七願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四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五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六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七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一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二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三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四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五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七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八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可見聖號本身蘊涵的功德利益實在不可思議,難解難思。由此可見,十八願要求你以歡喜無量的心去念佛。如果你願意去領受、思維佛的深恩,以這種思維方式來念佛,就叫做觀想念佛。
如果你一下子不能受用的話,乃至於持名念佛受用也不大時,就可以先想一想這成就、莊嚴、讚歎佛號功德的十二條本願,想一想聖號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就象祖師講的這句聖號橫賅三藏十二部,一點都不誇大,一點都不騙人,我們就應該仰信這句聖號,這對於我們的往生,尤其有實際的意義。我們這樣想了以後再念佛,這就是我說的觀想念佛。如果觀想時散亂,那就借持名念佛來求得清淨一心,得不了清淨心也沒有關係,那就重點放在觀想上,由觀想來配合持名,或由持名來配合觀想,這樣子念佛就不會僅止於持名。如果你僅僅會傻呼呼的持名,當人家問你:淨土有什麼好?怎麼修呀?你會完全說不出來。
藕益大師曾經勸人家不要談玄說妙,但持佛號,一天念一萬、三萬、乃至十萬聲佛號,不要間斷。可是他前面就講到能念佛的心當下清淨,所念的佛萬德莊嚴這樣玄妙的道理。事實上他對彌陀佛有很深刻的瞭解。他還寫了一本《阿彌陀經要解》,被印光大師推崇為二百年來第一本奇書,即使古佛重來注解,也不會超過它。這本要解他用九天寫完,這是天才。所以念佛也不是什麼佛法的道理都不要懂、不要聽。如果你還有煩惱,希望瞭解淨土法門的真實意義,並且希望通過瞭解來幫助你念好佛號,你當然可以在這個講座中去理解佛法說的道理,這是第二種修法。
傳統的修法有時就是因為過度的不理解彌陀聖號功德和淨土法門的意義,使得念佛變成有口無心,然後慢慢的失去信心。念佛只是求一心不亂,結果因為信心不足而不能得一心不亂,又不懂本願的攝受而不能仰信十八願,結果對往生產生疑惑。我不願意大家修成這樣,所以建議以觀想念佛來配合,在祖師的要求底下,多少做一些融通,稍微配合一下十八願的觀想理解,我們把這個叫做觀想念佛,讓每一個念佛人都生起強固的信心。我的基本立場是這樣。
◎有人問:《阿彌陀經》說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念佛一心不亂,是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其人前。這是什麼道理?
是的,大家注意到,攝生三願中只有十九願才有講到阿彌陀佛現前接引,若一日乃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亂就是藕益大師說的理一心和事一心,層次很高。法門不能都是高的,乃至《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層次也不低,不過是很善巧方便的方法。你我都應該這樣修。但是我說過,萬一你修不到這麼高層次,還有十八願會接引你。我希望各位如果可能,先朝著一心不亂和淨念相繼這個目標,一天一萬、二萬、乃至五萬聲這樣念,但這樣會和以前你不懂道理的猛念稍有不同,因為懂了道理,念的有信心,萬一得不到一心不亂,你不會覺得功夫白費,不會在臨終時害怕。因為你相信十八願還是會徹底的接引你,這是第一。
第二,上面我提到十二個本願都是講彌陀聖號的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你念的那麼久,即使未得一心不亂,你仍然得到降伏惡心、消除業障的效果。《觀經》上說,念佛具足一念、十念,五逆十惡亦能往生。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念了那麼多佛,當然滅了很多很多重罪,何況又有大乘心的體會,更如順水揚帆,所以你懂了道理,不會怕多念佛是白念,也不會怕自己不能往生。這個念頭非常重要。
那麼能不能這樣說,反正十八願說乃至十念決定往生,我不念佛可以吧!問題是十八願雖然沒有要求念佛念的很多,可是它要求人的觀想,要求你大喜充遍身。如果你做不到這些,你就不能說決定往生。
或許你又說,沒關係,還有《觀經》的臨終十念。不過,這誰敢給你保證呢?建覺老尼師的死最明顯了。她寫了遺書叫她兒女都不要來障礙她,她要回到悟光精舍來往生。你們也願意她回來,涅槃堂早就準備好了。醫生說她還可以拖上一年,你們也準備長期抗戰。那曉得三天以後就被送進了太平間,連八小時之內不動遺體都做不到,這是誰之過呢?難道你們不給她這個機會嗎?難道她願意這樣嗎?都不是呀!是她的善根、因緣如此。所以你不能等著臨終十念哪!靠人不如靠已嘛!要麼就大喜充遍身,十八願成就。要麼就平常好好念佛,念念滅罪開慧,這是修淨土的不二法門,是保贏不輸的穩操左券的方法。
有人也許會想:我們平常念佛都是這樣。必須指出假如不講清楚這些道理,你們平常念佛就會反正就是等一心不亂,不知那一天有人出門給汽車撞死了,可是一心不亂還沒有得到,那麼他怎麼往生哪?所以應該懂得這些道理,有了觀想念佛的觀念以後,懂得沒有一心不亂,還有十八願來補救,一樣能攝受你往生,這樣子念佛就會左右逢源,讓你平常念佛,越念越有信心。不像過去念佛,只是求得做一個往生資糧來交換,但是又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資糧才能具足。而現在想法就不同了,反正我隨時都準備往生,我儘量念就對了,多念一句就多嫌一句,我們能夠仰仗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大乘功德,念念之間,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多念就是多賺,因此念佛能念出信心來,念出歡喜來。即使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仍然能夠依著十八願往生,這就是我們主張平常要持名念佛的道理所在。
我們知道南山律宗從道宣律師之後,北宋時代最有名的是元照大師,他是頭陀第一行托缽的。他修天臺宗,不信淨土法門,後來到中年生了一場大病,痛念以前不念佛的過錯,從此往後二十年當中悉心研究淨土法門,並且勇敢無畏,以天臺宗宏揚淨土法門,大宏法化。可是現在淨宗的行者,都是怕怕的,有一個年青人說我們淨土宗都是沒志氣的,我們和他一交談,就讓他如瓶淺水,反過來讚歎淨土宗有這麼深的道理。以後見面時,搶先打恭作揖。所以淨土宗絕對不輸人家一點點,輸的只是你的顛倒、愚癡而已。當然法門之間不需要比高低,我的意思是對淨土法門要有信心。沒有這個信心,每次到念佛堂念佛不過是上班耗一耗罷了。現在懂了這些道理,來念佛堂念佛就是要跟無始無明鬥,就是要更親近彌陀佛,就是要不斷強固那一定能夠往生的決然信心和歡喜無量、大喜充遍的心態。
如果有人不懂道理,或者無法懂得道理,能不能念佛?我從來就沒有說這樣不能念或是這樣念不來。假使你不想多瞭解道理,聽了佛號很高興,很喜歡念,你是有大善根的人,你累劫熏修過了。這種人別人嘲笑他也罷,他講不出道理也罷,他有至誠的信心,信到底,這樣念佛冥合彌陀聖號功德,這就是印光大師說的下下人有上上智。《無量壽經》流通分說: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這種人了不起,是有經證的。這和《法華經》講的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完全一樣,兩部經講的是同一件事情。
這種人有大乘根性,為什麼?《無量壽經》偈頌當中這麼說: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
他為什麼聽了彌陀聖號,那麼好樂,因為他宿世見諸佛。為什麼有人聽了不信,因為驕慢弊懈怠。所以講不出所以然的人,可能過去是大法師,然而吝法,可是他見過佛,發過願,所以這一世聽了彌陀聖號歡喜無量,歡喜到汗毛直豎,數小時不倒不去。如果你真正高興過,就會有這樣體會。會歡喜得睡不著覺,精神奕奕,而且不會亂笑,很冷靜,很高興,全身輕快。那是過去的大善根。因此我們講經說法不能攝受這一類人。對他們來說,我的這些話都是糟糠。中國修淨土的人當中,這種人相當多。
關於念佛的部分就講到這裡。下面是關於淨土法門有一些說法要分析一下。
第一種說法是你要到阿彌陀佛那裡跟他修行,你就要跟他一樣發願,跟他相應。
應當知道諸佛發願是為了要攝受眾生,不是讓眾生去學他發願的。否則,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為什麼不直接去學諸佛的願,而是看了十方諸佛的刹土以後,歸納成為他的四十八願呢?為什麼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跟彌陀佛不一樣呢?可見佛佛道同,然而又願願不同。你未來也會成佛,你也會有你的本願。佛的名號不同,本願也不同。所以現在你能讓彌陀願海攝受就行,等到你也成就你自己時,再來發你自己的願,去度化眾生。
當然你願意發四十八願也可以,但是這對往生不重要。因為即使你是個十惡不赦的人,或者你是阿羅漢,只要願意導歸極樂,你就是大乘人,你就能往生。所以這個說法不是淨土宗真正的要求。
第二種說法是念佛很好呀,你們還是要廣學多聞。
對呀,要廣學多聞,但是怎麼廣學?學什麼?要學淨土該懂的核心,懂了這個就可以了。我說過淨土法門可深可淺,淺起來幾分講完,更淺的是被冷凍八天、全身發黑,助念照樣能往生。當然要廣的話,三藏十二部都在贊彌陀,那怎麼廣學法呀?所以對一個淨土行者,要他學這部經,學那部經,認為這樣才能學佛求往生,這就把淨土法門講偏到通途法門去了。通途道就是修學戒、定、慧,慢慢地聞、思、修,講什麼參禪,什麼天臺的教法,慢慢熏修,這就成了通途道了。我說過淨土法門是大乘特異方便,廣學多聞固然很好,不廣學多聞照樣得到利益。所以對往生而言,這也不是最重要的課題。
第三種說法:要一心不亂呀!要不然往生沒望。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佛法就是有邊了,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光佛,無量光佛是普遍攝受。如果說他不攝受不得一心不亂的,不是成了有量光嗎?等於說他給求往生的眾生設置了一個高門檻。得一心不亂當然好,沒有得一心不亂呢?十八願不是也可以攝受我們嘛!
還有人說:你犯了戒,怎麼能往生?那麼犯了五逆十惡的。怎麼說呢?只要他臨終時至心懺悔念佛,具足十念都可以往生。何況一般也不過是晚上吃飯了,要不然跟人家吵個架,或者說了些謊話,也沒有說大妄語,如此而已。當然犯了戒要誠心懺悔改過。可是經上並沒有說犯了戒就不能往生啊!
還有人說:誰說能帶業往生?我們的查經報告都寫出來了,經典上根本就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所以一定要消業往生。我真不理解會有人那麼無聊,為了這個去查經,而且竟然就查不出來。經上不是說了嗎: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意思很明確,除了五逆、誹謗正法之外,其它的就不除嘛!象這樣的經義都看不出來,是不是語文程度太差啦!很多在家人往生了,他們都消業了嗎?是怎樣消的?《觀經》上說具足十念,念念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哪!這不過是滅掉能障礙現前往生的罪業的意思。如果一定要滅盡才能往生,為什麼還有疑城胎宮和在鐵蓮花裡十二大劫或六大劫等等的分別呢?應該是大家都平等,一去都是蓮花化身才是啊!
第四個問題是乃至一念都能往生,修行不是太容易了嗎?這跟一貫道的所謂師父一點玄關即地獄除名、天堂掛號不是一樣了嗎?
誰說一樣?點玄關師父能和阿彌陀佛一樣嗎?阿彌陀佛累劫修行功德加持我們,為什麼我們能夠受他加持?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彌陀聖號代表無限的清淨、智慧、慈悲與方便,我們的心也是自性清淨,所以念一句聖號,等於念一句自性清淨。我們如果整天念李登輝,能不能就一心不亂呢?
李登輝跟我們一樣是博地凡夫,李登輝三個字不過是代表貪、嗔、癡的結構體而已!它無法開顯你那內在具足的自性清淨。而你念萬德莊嚴的聖號是念給你的自性佛聽的,可以洗滌、熏習你的自性,啟發你的智慧德相。你要懂得這個念阿彌陀佛的特別意義。
念佛還有另外一個意義,聲音和我們的肉體一樣,它是唯心所現,聲音當然對我們身心也有影響。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種發音對我們就有功德加持。譬如說你的爸爸把遺產交給你,你不經自己努力就獲得這筆財富,能說這是不勞而獲嗎?當然不是!因為你是他的兒子,你跟他有特別因緣,這念佛聲音也表示了你跟彌陀佛的特別因緣,表示了你過去累劫念佛的因緣,它能讓你領受彌陀聖號的深恩。所以這一念其實重於泰山。
我們念佛不是念給彌陀佛聽的,是開啟我們的自性清淨心的。同時也感動彌陀佛,但不是用語言聲音去感動他,而是你念念念佛的一念投歸的至誠的心去和彌陀佛相感應的。你有感,彌陀有應。我再引用一句《無量壽經》偈文來說明此事: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刹。
夢幻響是如幻如化,如果說極樂世界是假,它也是假。如果說極樂世界是真,它也是真。總之,不能離幻找真。天臺家早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因此雖然如幻如化,但是不舍如幻如化的作用,所以佛才在如幻當中成就淨土。因為不舍其作用,所以如幻的淨土接引如幻的眾生,投入彌陀真實的願海,然後成就真實的佛果。成就了佛果之後,又如幻的沒有了佛果。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無一眾生可度,無一佛可成,當體即空。正是諸法如幻,才能成就無邊的莊嚴,誰說阿彌陀佛是假的呢?既然是如幻如化的,所以靜坐觀實相,罪業如霜露。因為彌陀本願有徹底方便,但得眾生堅持往生的心,業不業都不是重點,所以說五逆十惡,也能往生。
第五個問題是十八願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那麼十八願也沒有攝盡一切眾生,對誹謗正法跟五逆不是它就不能攝受嗎?
印光大師對這個問題解釋得好,他說十八願是就平常說的通途而論。因為你平時就誹謗正法,你不可能仰信。你不能仰信或者信的不真實,當然不為十八願所攝,這是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是可能由於你信樂之心不堅固,起了噁心顛倒,因而你就謗法。譬如《梁皇懺》當中,說到有一位外道修到升非想非非想天了,自以為已經成佛,八萬大劫之後,禪定消失,他就想我還有煩惱,我還沒有成佛,佛陀騙我。這一念噁心謗法,立刻墮落為狸貓脖子上一個蟲子。所以你生起噁心謗法,即得惡果。你無法信受極樂世界,無法仰信阿彌陀佛,是你不入彌陀願海,當然就不為十八願所攝。
那麼《觀經》上十六觀下品下生為什麼又能被攝受呢?因為他是地獄相現前,極度的恐怖,生起了一念真誠的懺悔心,具足十念,求佛接引往生,所以可以為十八願所攝。這兩種不同情況,毫無矛盾衝突。起一念噁心,就不為十八願所攝,就不能往生。可是臨終舍掉噁心,起大懺悔心,又可以被攝。就和按開關一樣,按對了電燈就亮,按錯了就亮不了。這是因果律決定的。不是彌陀不接引,佛的本願是要攝受一切眾生的。

會本.十八疑

下面還有十五分鐘時間接著要稍微講一下另一件事情,希望你們用心聽,但是也不要認為我在批評人,我覺得作為一個出家人,固然是無諍,但既然我們有自己對佛法的認識,這裡把我們的疑慮談出來,希望給大家參考。就佛法的立場來說,這種事情應該公開討論,那就是有關《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問題。從古以來這個會本總共有三會一節,就是有三種會集本,還有一種節錄本,把《無量壽經》竟然節錄成一卷。很有意思的是這三會一節的作者都是白衣居士,最早的是宋朝的王日休,但是後來遭到了蓮池大師的批評。既然大師的批評在前,我有將自己疑慮公開說出的責任。這牽涉到我們怎麼去尊重經典以及將來佛法流傳的權威性的問題,這需要大家瞭解一下。其次,面對會本已經流通的事實,最大的疑慮是佛法在將來二百年以後,後代子孫如何面對分歧的事情。我作為一個淨宗行者,有責任將這個時代當中對待會本的另一種看法表達出來。對會本我提出十八條質疑,希望大家仔細地思考。一、古德不弘疑十八、舍利非證疑:有人說會集本的作者臨終後燒出舍利,證明他道德修持好,從而肯定會集佛經這件事沒有做錯。其實,一個人稍有修行,就以為他所說、所做的一切都對,這正是泛修行論!如此將造成依人不依法的過失。對泛修行的迷信,將導致壞亂佛法,貽誤眾生,罪過真是大極了!彌陀法門是特異、一乘、圓頓、究竟、了義的捷徑法門,居士肯修行,蒙佛接引,燒出舍利是很平常的事,常看《淨土聖賢錄》、《法華經持經記》等,就明瞭深信了。但這並不意味會集本就是上契佛陀之理,下契眾生之機!
以上是對會集本的十八點質疑。

◎一部經的弘揚,牽涉到法門的興衰,我是愛護法門,所以提出我個人的看法,給有緣聽錄音帶的人。如果這樣說有什麼過失的話,那完全是我個人要負責任;如果這樣說法能適當引起有心人的反省,那麼這功德是屬於你們聽的人的。我今天所以要講這一席話,是因為淨土法門難解、難思、難信。而且在末法時代,已經少人弘揚的情況底下,如果稍有差池,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害怕這種事的發生。我希望我所說的,能使一些人在弘揚淨土的作法上,能更加的謹慎,這是我主要的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