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往生淨土的科學玄談〉5 如石法師

五、眾生業力故,佛土不思議

不過,這裡會出現一個問題:在量子力學中,雖然娑婆眾生都有共存於十方淨土的機率,但若存在的機率太低,那和不存在的意義其實也還是一樣的。所以仍需設法提高存在淨土的機率,才有命終往生的實際效用,否則根本就等於空談。
那麼,要如何才能增加我們存在於極樂淨土的概率呢?
談到這裡,據筆者所知,純物理的學說似乎已經走到盡頭,再進一步,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因為現代的物理學說無論如何博大精深,充其量也只能對生命界可觀測的現象提供較深刻的物理解釋而已;但往生淨土的中陰身是非常精細的生命形式,[1]它們的物質成分根本無從觀測。何況就有情生命的往生淨土事件而言,精神層面的信願才是最主要的。
其實,近代物理學家也早已發現:完全分離、獨立的二元心物現像是不能存在的,觀測者不可能在不影響所觀事物的情況下做觀測,能觀與所觀根本分不開,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心物分立獨存的現像是﹙無明錯覺所呈現﹚虛幻的假相。不僅如此,無論是就哲學的角度或嚴格的數學角度而言,的事件顯然還需要依靠的決定來進行。[2]換句話說,心居於主導的地位。這和大乘佛教的根本理念顯然是不謀而合的。美國加州物理與意識研究組織有位元元物理學家S. P. Sirag甚至還說:如果我們所認識的外在世界是心靈結構的函數,那麼在基本物理上所闡明的,也只不過是心靈的結構罷了。[3]這種論調和唯識宗的基本教義,簡直可以說是同一個鼻孔出氣了。
既然心物不二,而且又以心為主導,那麼生命物質存在於十方淨土的概率,理當決定於意業及心意所推動的身口二業;除此以外,別無可能。
所以《華嚴經.升夜摩天宮品》說:
一切眾生界,皆在三世中,三世諸眾生,悉住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諸業心為本。[4]
《華藏世界品》也說:
譬如種子別,生果各殊異,業力差別故,眾生刹不同。 
譬如心王寶,隨心見眾色,眾生心淨故,得見清淨刹。
譬如大龍王,興雲遍虛空,如是佛願力,出生諸國土。
如幻師咒術,能見種種事,眾生業力故,國土不思議……
有刹泥土成,其體甚堅硬,黑暗無光照,惡業者所居。
有刹金剛成,雜染大憂怖,苦多而樂少,薄福之所處……
或有諸刹土,七寶所合成,種種諸宮殿,斯由淨業得。[5]
1987年,達賴喇嘛在第一屆心性與生命會議上,與西洋科學家論及相關問題時也曾經表示:《時輪密續》中談到,太空微粒是連接一個宇宙毀滅與另一個宇宙生成之間的環鏈。宇宙產生的(物質)主因是這些太空微粒,但由這些太空微粒轉化成新宇宙的助因,卻是眾生的共業。這業是依據將誕生於此未來宇宙中之眾生的共同行為而決定的。當眾生集聚的業成熟時,即緣生——創造出一個相應的新宇宙,[6]讓有緣眾生得以往生其中,在自業與共業的交互作用下,繼續生命的輪回、淨化或開展,乃至於究竟的圓成。上述《時輪密續》的有情宇宙觀,除了眾生共業的不共因素以外,其實和天文學家對星球一生的描述是相當近似的:星球由漂浮在宇宙中的星際氣體聚集組成,結束一生之後,又回復為星際氣體。[7]依此而言,則個體生命某種特定善業的累積,應該是感生某一特定理想世界的主因。這是同類相應的業果原則;善業感生人天善趣,淨業感生十方佛土。換句話說,某種特定善業的累積,能提高眾生感生某一特定理想生存環境——善趣或淨土的概率。累積的善業資糧越大,感生善趣或淨土的概率越高;反之,惡業的累積感生惡趣亦同理可知。
上述大乘佛典所說同類相應的業果原則,雖不無道理,但對某些知識份子來說,還是難以想像,難以信受。關於這一點,號稱二十世紀物理科學三大發現之一的混沌Chaos)理論,或許能提供我們一些新的啟示。
在大自然界中,事事物物相互為緣,環環相扣,其間的關係原本是相當複雜的。這些複雜的自然現象,例如天氣、洋流等等,都必須使用非線性的數學方程式來描述。問題是,非線性方程通常是無解的,但又不能不解。為了求取解答,科學家便權宜省略其中的非線性專案,把問題化約為可解的線性系統。以這種化約方式獲得的研究成果,雖可粗略解釋自然現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實用價值,但卻扭曲了自然界原本變化多端,亂中有序的本來面目。正當傳統科學走入死胡同之際,一種嘗試從非線性系統找尋自然界各系統宏觀共相的複雜科學也開始萌芽了。[8]
複雜科學中最常被引用的典範之一,就是開始於60年代的混沌理論。此一理論指出:相當簡單的數學方程式可以形容像瀑布一樣狂暴難料的系統,只要輸入的初始條件(initial condition)有些微差異,很快就會造成令人難以想像的嚴重後果。此一現象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微小的變化將巨大地影響整體結果)。例如在天氣現象裡,這可半開玩笑地解釋為眾所皆知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今天北京一隻蝴蝶展翅高飛對空氣造成的擾動,可能觸發下個月紐約的狂風暴雨。[9]果真如此,那麼在同樣屬於非線性系統的欲界生命流轉中,[10]今生某種特定善業的累積,將更可能促使個體生命在來世感生不可思議的善趣或淨土。反之亦然。 因此,只要我們可以理解十方淨土存在的可能,肯定往生淨土對個人宗教生命所具有的意義與價值,由此產生堅定的仰與懇切的意,進而推動積聚資糧的持,提高現生存在淨土的機率,那麼命終舍報之後,自然會有較多的機緣感相對應的淨土,與諸善友齊聚一堂,聞佛說法,繼續修行六度四攝。若能專念佛名而成就一心不亂,則意識之流已由雜亂的非線性系統,轉變成單純、穩定的線性系統。線性的生命系統其動向應該是比較穩定、可掌握的,因此決定可以隨願往生;甚至不必等到舍報,現生就可以有機會聞佛說法。
《大乘莊嚴經論》就是這麼講的:
 彼時依法流,將從佛證得,寬廣止及智,獲廣大教授……
正得禪定已,修成諸神通,周遊世間界,供養無量佛,並聞諸教授。[11]
至於證悟空性者,契入理一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則其心識之流已經昇華,而化入不可思議的空性境界。這時,當然就不宜再以科學的線性”“非線性系統妄加戲論了。
倘若從此再進一步升進到事事無礙法界,則應如《楞嚴經》所說:
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于一毛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裡轉大法輪。[12]





[1] 有些學者認為:淨土行者命終時現坐蓮花內往生,是生有而非中有。但善導之高足懷感(699卒),在《釋淨土群疑論》中反對此說。他認為:在穢土就感生淨土之生有不合理。合理的說法應該是,往生者在穢土死後先受中有,現坐蓮花中,及至淨土七寶池內,才受生有;就像轉生色界的行者,在欲界命終後先受中有,及至生於色界時,乃受生有(詳見《大正藏》4740-41上;廖明活〈懷感的往生論〉,《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五期,頁3502002)。這種看法頗有道理。否則,臨終時見天人來迎、惡鬼來捉、地獄相現而往生者,豈非皆無中有耶!
[2] 《物理之舞》,頁114。不過,此一觀點生物學家並不見得都同意(詳見《先有心靈還是先有物質》,頁308-315)。  
[3] K. L. Woodward & G. C. Lubenow , Physics and Mysticism , Newsweek19797p.85. 
[4] 《大正藏》,10101中。 
[5] 《大正藏》,1051下。
[6] 《揭開心智的奧秘》,頁142-143不過淨土的生成,除了眾生的共業以外,應該還需加上佛菩薩的清淨願力。《華嚴經.世界成就品》就說:滅壞生成互循複,於虛空中無暫已,莫不皆由清淨願、廣大業力之所持(《大正藏》,1036上)。
[7]以上一段,參見《物理之舞》,頁330-342局部因果原理錯誤除了可匯出超光速關聯的觀點之外,還有另外兩種可能,即匯出超決定論大千世界理論(詳見前引書,頁338)。
〈宇宙奧秘三十問〉,《牛頓》,期119,頁651993。如果詳細地說,星球的一生是這樣的:星際氣體自然地聚攏,形成星際分子雲。星際分子雲因重力而收縮,形成氣體圓盤。圓盤中心漸漸孕育出原始星球,然後成長為真正的星球──主序星──而開始發光。邁向生涯終點時,脹大成為紅巨星或紅超巨星,最後留下白矮星或中子星、黑洞等(頁65)。
[8]J. Gleick《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頁933-34 林和譯,天下文化,1998E. O. Wilson 複雜理論界定為:找尋自然界用來展現眾多組織層次共通特徵的演算法(《知識大融通》, 127)。
[9] 《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頁13
[10] 筆者以為,色界以上的行者,常在定中,心識非常單純穩定,所以他們的心識之流應該屬於線性系統。欲界的眾生昏散多欲,故其心識應屬不穩定的非線性系統;生命層次愈低者,非線性度愈強。北海道大學津田一郎於1980年左右指出:我們的腦也是混沌,神經元的動作型態、腦波均呈出混沌振動(〈何謂複系科學〉,《牛頓》期182,頁321998)。 因此,J.H.Austin說,開悟之前,我們必須先廣泛修正腦內許多神經迴路的流動方式(《禪與腦》,頁56
[11] 《現觀莊嚴論一滴》教授,頁253-254,法鼓,2002。漢譯本見《大正藏》,31624-下。
[12] 《大正藏》,19121上。《楞嚴經》的這段經文,大概是根據下文所引《華嚴經?佛不思議法品》的法義而作的:一切諸佛皆悉能於一毛孔中出現諸佛與一切世界微塵數等,無有斷絕;一切諸佛皆悉能於一微塵中示現眾刹與一切世界微塵數等,具足種種上妙莊嚴,恒於其中,轉妙法輪,教化眾生,而微塵不大,世界不小,常以證智,安住法界。(《大正藏》,10243-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