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ai Lama
Dalai Lama
Satisfa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nner peace.
It arises from generosity, honesty and what I call ethical conduct, a way of behaving that respects others’ right to be happy.
《多少才夠?》作者艾倫.艾貝現身說法:
「快樂套利的幸福秘訣
「如何獲得更多幸福,卻不需要增加金錢?從掌握幸福的源頭開始。
「幸福的源頭有哪些?
1. 各種愉悅:物質滿足-神經系統-對新的東西才有反應-愉悅無法持久
2. 如何運用時間:從事各類活動-令人專注的活動-創造一種心流(Flow):進行某種活動(智識、體能、創意活動)時,心智完全沈浸在這個時刻。-找到您的心流活動,創造長期幸福
3. 奉獻:透過人際關係,對其他人產生的影響
2+3:心流活動+對他人產生正向影響,大幅提昇幸福感。
「財富:創造快樂的工具
心流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將心流 (flow) 定義為一種
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1975)是第一個將心流的概念提出並以科學方法加以探討的西方科學家,不過他並非第一個注意到心流現象或發展出心流技法的人。
超過二千五百年的時間裡,東方精神傳統實踐家--如佛教家及道教家運用心流技法為其發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日本禪宗使用心流來決定其表現形式。在佛教圈中,心流早已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辭。
在教育領域中,「過度學習」似是心流的一項重要因素--至少在技術層面是如此。同時,許多現代運動員也在運動中經歷心流,他們稱此經驗為「在心流區」中。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心流的概念已廣為東西科學家、精神大師及運動員所共同認識,只有齊克森米哈里將心流的概念應用到改善西方文化構成(如遊戲場設計)的領域中。東方精神實踐家曾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心流理論來促成精神力及個人之發展與自我提升。
心流經驗(Flow Experience)
源自Csikszentmihalyi(1975)早年對於人類內在動機的探討,他認為許多活動似乎不需經由外在酬賞,也能引發人類一再想重複經歷這活動的動機;而
根據Csikszentmihalyi(1997)對心流狀態下之主觀經驗的研究中指出,經常處於心流狀態者是一種自得其樂的人格特質,因為他們有自成目標(autotelic)的自我動機,不倚賴外界所給予的報酬,所以擁有較好的主觀經驗品質,也能體會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每次認識一個新的理論、知識...更肯定佛陀所教導的內涵。
經過科學實驗的檢測,對於修行方法的實踐,只有更深具信心。
佛法:一門包含從生到死的的生活教育,一件值得老的學習…
note:與佛法的連結,待續...
6月14日 16:11
回覆刪除問:
艾倫.艾貝所說"心流狀態"與佛法的三昧很類同,這種快樂不是物質,譬如登山、游泳、散步或打坐都可以享有這種快樂。他所說的奉獻可以得到快樂我也是非常認同,與佛法的歡喜布施得到法喜是一樣的,這種理念本來就在佛法裡了,是嗎?
6月16日 8:10
答:Amitabha
既能創造自己的幸福,又能為他人帶來益處。
除了從色法上推尋,更重要的在於動機(心念)。
"登山、游泳、散步或打坐"的發心,為何?決定能否與"奉獻"相應,利益眾生。
ex.有一個因緣,聽到佛教界一位長老尼的授課,法師對於佛教史多所深入,因此當他到訪佛教聖地時,能去思惟古德乃至釋尊當時修行的情況,進而自我敦促...或許這就有別於一般人的遊歷。...
祝福 平安 法喜
心流:心一境性
回覆刪除《瑜伽師地論》卷30:「云何心一境性?謂數數隨念同分所緣,流注無罪適悅相應,令心相續,名三摩地,亦名為善心一境性。
何等名為數數隨念?謂於正法聽聞受持,從師獲得教誡教授增上力故,令其定地諸相現前,緣此為境,流[5]注無罪適悅相應,所有正念隨轉安住。
云何名為同分所緣?謂諸定地所緣境界,非一眾多種種品類,緣此為境令心正行,說名為定,此即名為同分所緣。」(CBETA, T30, no. 1579, p. 450, b27-c6)[5]注=住【宋】【元】。
釋法若 於 2013年4月7日上午11:11 寫道:
此段是和尚精闢的佛教經論註解,原來心流經驗在佛教修行的過程中,已有具體的因緣說明。所以,證入念佛三昧,即是時時進入所謂「心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