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某一年某一月的某一天。 一開始,什麼都記;就像怕喪失記憶,忘了自己也曾經的年輕。 那個時候,還是個中學生,得在層層的升學壓力中,找個空隙。 後來,只記這一天的心情。 結果回過頭來,有時連自己都看不懂,那一天到底是下雨還是天晴? 接著,來到這裡。從2000,好像只剩下行事曆。 現在,有什麼好記?記著一個娑婆客的足跡...
她問:為什麼男眾出家如果還俗可以再出家,而且有七次機會。女眾一生只有一次出家的機會,如果還俗就沒有機會了。
他說:對啊!對女生不公平。
....您說呢?
我問:是誰讓您變成女生的?和我有關係嗎?
我們決定了自己的現在,也沒有人可以左右我們的未來。
這不是宿命;
這是不折不扣、絲毫無差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誰也不占誰的便宜。只能說:公平的不得了。
"現在"是憂是喜...
當它是結果,坦然接受;
當它是因地,謹慎耕耘。
逆境中,怎麼找到機會?答案,已經在您的心裡。
您能這樣甘心的去想是好事,至少你能平靜過著你自認為對的生活。但就社會價值乃值個人價值觀,請問男優女劣,或者種族岐視是必然的道理嗎?即使過去造因,今世有這樣的果報,對於「甘願受報」的態度是什麼?所謂努力耕耘是什麼?假如沒有那麼多人,經過長時間辛苦的去爭取平權,現在會有那麼多國家,女性可以享受言論、工作,甚至就業的機會嗎?假如沒有那些黑人努力爭取,他們的下場是什麼?退一步想,很多殘障、智障的人為什麼不想信仰佛教?接受自己身心殘障已需很多奮鬥去努力,但被人因果審判的角度,那是苦上加苦。。身心苦是一個事實,但被人用因果思想來看待,那是二次傷害!坦然接受自己是一件事但面對社會,面對制度,有需不同的態度與想法這是我個人的意見
多謝您的回應,然而末學對於世間種種,僅僅以現象看待,並無優劣之別;卻全是讓人生起慈悲、智慧與勇氣的機會。誰說:男優女劣?另外,對於您所謂"很多殘障、智障的人為什麼不想信仰佛教?..."誰道不是菩薩示現?認識一位母親,帶著一位與眾不同的孩子;面對著佛菩薩,祈禱著承擔的力量、慈悲、智慧與勇氣...末學對她深感佩服,佛法的義理甚深;但是,她懂了。加油!祝福您。
您說對世間種種是以「現象」來看待,但並非如此哦。有人問:男女出家次數不同的問題=>佛教內部機制(即使戒律也會有因地因時的調整)您回答:誰讓你變女生=>這是因果問題換句話說,您是認同從因果角度去解決機制的問題。假如沒有男優女劣的問題,為什麼機制不能平等?(不從業報來看,身為男女報身已是事實,但那麼為什麼還要接受現實層面機制的不平等?)沒有錯,每個人都是佛菩薩的示現。這是一種理想,一個身為佛教徒該有的態度。所有人、事物都是契機。包括我們正在談的這件事。切莫從因果角度去解決「事相」上該面對的問題這也是末學要表達的初衷!一樣祝福您!
AMITABHA:的確用這樣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或許無法讓每個人都能信服;希望假以時日,能找到更圓滿的答案。然而,以何種角度看待事相,更是因人而異;無所謂一定的對與不對。畢竟,世界終究只是個人意識上的呈現;有人見黑、有人見白、有人見灰,有人不見而見。唯心所造,唯識所現。非常感恩您撥出寶貴的時間,給予提醒;末學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尚待用功。若有需修正之處,尚請不吝指正。功德無量祝福您 平安 法喜
您能這樣甘心的去想是好事,至少你能平靜過著你自認為對的生活。但就社會價值乃值個人價值觀,請問男優女劣,或者種族岐視是必然的道理嗎?即使過去造因,今世有這樣的果報,對於「甘願受報」的態度是什麼?所謂努力耕耘是什麼?
回覆刪除假如沒有那麼多人,經過長時間辛苦的去爭取平權,現在會有那麼多國家,女性可以享受言論、工作,甚至就業的機會嗎?
假如沒有那些黑人努力爭取,他們的下場是什麼?
退一步想,很多殘障、智障的人為什麼不想信仰佛教?接受自己身心殘障已需很多奮鬥去努力,但被人因果審判的角度,那是苦上加苦。。身心苦是一個事實,但被人用因果思想來看待,那是二次傷害!
坦然接受自己是一件事
但面對社會,面對制度,有需不同的態度與想法
這是我個人的意見
多謝您的回應,然而末學對於世間種種,僅僅以現象看待,並無優劣之別;卻全是讓人生起慈悲、智慧與勇氣的機會。
回覆刪除誰說:男優女劣?
另外,對於您所謂"很多殘障、智障的人為什麼不想信仰佛教?..."誰道不是菩薩示現?
認識一位母親,帶著一位與眾不同的孩子;面對著佛菩薩,祈禱著承擔的力量、慈悲、智慧與勇氣...
末學對她深感佩服,佛法的義理甚深;但是,她懂了。
加油!祝福您。
您說對世間種種是以「現象」來看待,但並非如此哦。
回覆刪除有人問:男女出家次數不同的問題
=>佛教內部機制
(即使戒律也會有因地因時的調整)
您回答:誰讓你變女生
=>這是因果問題
換句話說,您是認同從因果角度去解決機制的問題。
假如沒有男優女劣的問題,為什麼機制不能平等?
(不從業報來看,身為男女報身已是事實,但那麼為什麼還要接受現實層面機制的不平等?)
沒有錯,每個人都是佛菩薩的示現。
這是一種理想,一個身為佛教徒該有的態度。
所有人、事物都是契機。
包括我們正在談的這件事。
切莫從因果角度去解決「事相」上該面對的問題
這也是末學要表達的初衷!
一樣祝福您!
AMITABHA:
回覆刪除的確用這樣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或許無法讓每個人都能信服;希望假以時日,能找到更圓滿的答案。
然而,以何種角度看待事相,更是因人而異;無所謂一定的對與不對。畢竟,世界終究只是個人意識上的呈現;有人見黑、有人見白、有人見灰,有人不見而見。唯心所造,唯識所現。
非常感恩您撥出寶貴的時間,給予提醒;末學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尚待用功。若有需修正之處,尚請不吝指正。功德無量
祝福您 平安 法喜